返回

中小企業之經營動向(2007年) 

編號: PR0927A

作者: 吳惠林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7.11


摘要:

2007年《中小企業之經營動向》是2007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編撰計畫」的子研究計畫之一,旨在提供2007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第一篇所需的基本現況資料。另外,也針對與中小企業相關的經貿、法規等議題作應用分析。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中小企業及時資訊之提供及應用分析二部分。 

一、中小企業及時資訊之提供 

在經經營現況方面:2006年中小企業各項觀察指標(家數、銷售值、內銷值、出口值等)與2005年比較,均呈正成長。中小企業有124.4萬家,占全部企業家數97.77%;58.33%的中小企業以獨資方式經營;批發及零售業家數占52.86%,居中小企業各業之冠;中小企業銷售值中內銷值占84.75%,出口僅占15.25%。2006年新設中小企業家數占全部新設企業99.68%。 

在財務、融資方面:2005年中小企業財務狀況較2004年改善,未獲利家數只占29.62%,低於2004年的35.66%。資金運用:中小企業基金及長期投資比率較2004年大幅增加、流動與固定資產比率減少。資金來源:中小企業的長期負債比率小幅上升,而流動負債比率則下降;公積及盈餘比率續為負值,但數值已大為減少。財務比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及存貨比率皆較2004年提高;負債淨值比率下降、長期資金比率提高;各項週轉率數值上升;各項獲利率均呈正值。 

2006年底,台灣一般銀行的總放款餘額(不含海外放款)較2005年底成長3.55%,其中對中小企業的放款餘額由2.56兆元略升為2.83兆元,增加0.27%;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放款比率亦由16.06%上升為17.16%,增加1.10個百分點。 

在中小企業勞動力及人才培訓方面:2006年中小企業就業及受雇人數較2005年分別增加1.35%及2.75%,年齡集中在25歲至55歲之間,以男性高職學歷居多;自營作業者人數較2005年減少;外勞核准人數及在台人數增加;多數行業的平均主要工作收入較2005年提高,而每週工時略低於2005年。 

2006年中小企業參與訓用合一的家數減少,但職業訓練經費比率略有成長。提高人力素質及加強專業能力係中小企業辦理教育訓練的主要目的,然而中小企業員工參與教育訓練的意願並不高,而中小企業多數也無編列人才培訓經費,顯示人力培訓的工作仍有待重視。 

二、應用分析 

在中小企業對外貿易及投資方面:

2006年總投資金額431,543萬美元,較2005年正成長76.32%。其中,對日本、印尼、菲律賓及大洋洲投資均呈負成長,但對香港、新加坡及泰國投資則高度成長;核准對中國投資金額年成長27.22%。 

國內製造業赴海外投資的動機,以「當地市場發展潛力大」、「利用當地價廉充沛勞工」、及「配合國外客戶要求」為主要原因。而在中國投資虧損原因主要為「當地同業間競爭激烈」、「原料成本上漲」及「投資成本過大或正在建廠中」。台商在中國投資面臨的挑戰有:人民幣升值、宏觀調空、製造成本上升、投資環境問題與糾紛、兩岸替代效果。 

中小企業對外投資除利用網際網路的興起及行銷技術的改進外,更應積極從事創新、延攬全球性人才、進行全球化管理、建立核心專業與自有品牌,以改善銷售規模、尋求並擴充海外市場,以維繫或創造國際競爭力。 

在中小企業因應兩岸經貿演化方面:隨著海外經營當地化的調整,台商海外經營策略已逐步地由以往防禦性的投資型態,轉向以市場擴張型態來發展。 

台商面臨此種機會增多,風險也升高的瞬息萬變局面,如何妥善因應建議如下:(1)知己知彼百戰百勝;(2)戒急用忍行穩致遠;(3)時刻準備因應環境變化;(4)台商續留中國經商應:入鄉隨俗;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自保能力,多方尋求國際制衡;擇業開發與產業對接(合作)。(5)在全球化浪潮中企業必須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6)中小企業主儘早尋回早期胼手胝足、講信用、刻苦耐勞、打拼、彈性靈活的特性;(7)同心協助民主中國、自由市場經濟早日落實。 

在〈勞工保險條例〉修正對中小企業之影響方面:

立法院初審通過〈勞工保險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其中「4人以下事業單位所雇之勞工納為強制加保對象」的規定,對微型企業產生衝擊最大。 

針對4人以下事業單位估算,受到影響的中小企業占全部中小企業比率達77%;因此法規的調整,致使雇主對每名員工的勞動成本上升16.1694%至18.1394%,全年新增的勞動成本高達1022.9億元新台幣;因強制納保規定整體產業的利潤率由9.12%下降至4.78%。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的中流柢柱,更攸關弱勢者的就業,一旦修法通過應立即提出補救措施,以防中小企業受衝擊,並殃及弱勢就業者和整體經濟。 

在M型社會和新第三波知識潮流下的中小企業方面:

M型社會的形成已是全球各國的普遍現象,面對兩極階層,中小企業需審時度勢,針對差異甚大的兩種市場,在製造和行銷方面彈性靈活應變,化危機為轉機。 

此外,隨著M型社會的形成,全球暖化、自然資源的耗用致成長極限時程縮短,導致環保規範的趨嚴,對中小企業的營運也造成衝擊,如何妥善因應,是重大課題,此在知識經濟無形資產大幅提升下,也應是中小企業克服難題並轉為契機的一大考驗。 

在中小企業統計資料檢討及改進之道方面:

目前可區分規模別的政府相關之統計調查包括臺閩地區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等11項統計調查。各項調查有其特色,但對「建構中小企業統計指標」助益不一,各有其不足之處。 

在建立「中小企業統計指標」,建議以量化指標為主,包括基本資料與行為面相關數據。建議之中小企業統計指標調查內容包括:1.基本資料:成立年分、員工人數、實收資本額、營業收入、營業支出、存貨、實際運用固定資產、新增固定資產、研發;2.行為面:品牌經營、是否加入合作網絡、自動化、電子化、三角貿易、在台灣是否成立研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