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亞洲鄰近國家因應全球經貿情勢與新興科技發展之招商策略研析 

編號: PR2258

作者: 林俊甫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20.12


摘要:

本研究涵蓋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探討美中貿易戰及新冠肺炎疫情之最新發展與影響,及其對全球經濟與貿易之衝擊;第二部分為研析國際經濟情勢對外人投資與產業供應鏈之影響,並利用貿易資料分析,從對中國大陸依賴與臺灣具生產、出口能量等面向,篩選可能具有招商潛力之產業與產品項目;第三部分則聚焦與我國招商具競爭關係之亞洲鄰近國家—新加坡、韓國,彙整其5G、AI與半導體等新興科技領域之產業發展概況、招商策略與具體措施。 

 首先在美中貿易戰方面,川普總統為解決美中長期貿易失衡與反擊中國大陸不公平貿易政策等問題,自2018年對中國大陸啟動貿易制裁與投資、技術、人員移動等相關防堵手段。幾經波折,兩國終於在2020年1月15日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美中貿易戰進入暫時停火階段。美中發生貿易衝突後,全球已出現明顯的貿易移轉與供應鏈重組效應,朝向短鏈化、區域化發展。展望美國總統大選後美中經貿關係可能走向,預估美國仍將以自身利益為主要考量,特別在國家安全敏感科技項目,將持續防堵中國大陸的崛起,並結合盟邦建構去中國化的供應鏈(如5G乾淨網絡、經濟繁榮網絡等)。

其次,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全球經貿與外人投資受到嚴重影響。根據IHS Markit於2020年7月中公布的預測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經濟衰退幅度預計達5.5%;另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UNCTAD)於2020年6月發布之分析報告,預期2020年全球FDI將衰退40%。在供應鏈方面,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供應鏈斷鏈,特別是能源、航空、汽車與零組件與旅館/餐飲/休閒等產業受創最深。然而,新冠疫情亦帶動無接觸經濟與數位轉型商機,促使企業更加重視供應鏈韌性與資訊安全。 

從美中供應鏈分流下我國可能具有招商機會之產品項目來看,根據貿易資料分析,塑化產品中特定化合物或衍生物(如乙內醯脲、氯乙烯等);機械及電子產品中印刷電路、二極體、電感器等零組件與高階筆記型電腦等終端產品;車輛零組件中的鋼化安全玻璃、玻璃鏡及小腳輪等;光學製品中護目鏡、放電式閃光燈裝置、機械療法裝置等;防疫產品中各式防護裝置、合成纖維製帳蓬等,可能會因為全球市場對中國大陸依賴度較高,而臺灣具有一定產能下,具有供應鏈調整轉移來臺與招商的機會。 

本研究進一步探究新加坡與韓國5G、AI、半導體等新興科技發展與招商策略。新加坡採取以產業政策引導招商的策略,另擁有高度自主決策權之招商機構,為該國的主要優勢;韓國方面,不僅產業政策與招商策略密切銜接,近年對外招商思維亦從重視金額、產能,轉為重視連結性、服務業領域、併購投資與法規鬆綁。如比較星韓臺在5G、AI、半導體產業之發展,可以發現三國在半導體產業的競爭程度最高;5G、AI領域則皆尚在初步發展階段,但仍應關注星韓與跨國企業合作及商業模式發展進展,將影響產業規格與市場競爭態勢。 

整體而言,綜合分析我國與新加坡、韓國招商機制之異同可發現,第一,星韓招商機構架構相對我國完整,具備專門機構統籌規劃各項政策與業務內容。第二,星韓招商機構相對我國擁有較高招商自主權,具備政府充分授權與招商彈性。第三,星韓招商機構以專責人力為主且海外網絡較我國完整;第四,星韓臺招商政策工具與措施相近。惟星韓兩國招商單位擁有較高自主權,以及部分招商機制較我國完整,例如新加坡EDB設有投資公司可協助業者分散投資風險;韓國KOTRA設立串聯產學研之平台(Invest KOREA Market Place)等,值得我國借鏡。 

最後本研究依上述研究成果提出政策建議供委辦單位參考,包括招商策略方面:(1)突顯臺灣為外商安全可信賴之供應鏈夥伴並營造友善投資環境;(2)積極布局無接觸經濟等後疫情商機;(3)重視吸引製造相關服務業與專業服務業;(4)掌握產業發展利基形成差異化招商策略;(5)建議整體規劃吸引投資與對外投資策略;(6)招商指標從重視量化指標轉向質量兼顧。其次在招商機制方面:(1)強化提供外商連結本地產學研網絡資源;(2)邀請外商參與試驗場域運作並支持商業模式開發;(3)疫情下持續進行安商與規劃線上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