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後COVID-19疫情時代臺灣經濟課題與因應 

編號: PR2326

作者: 王國臣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20.12


摘要:

計畫背景與政策議題 2020年初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毒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疫情並蔓延全球,恐加劇貿易保護主義再起、地緣政治衝突、主要經濟體成長動能轉弱等各項風險,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分流。對此,我國經濟發展需有新的策略思維,以因應全球經濟情勢的變化。 

本計畫旨在蒐集、分析、研判後COVID-19疫情時代臺灣經濟課題與因應,以協助強化政府應變能力,並以智庫觀點即時提供政策建議;研究議題與任務羅列如下:(1)預判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了解COVID-19疫情對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的可能轉變,分析全球經濟新局下國內經濟面臨的發展課題。(2)提出因應後疫情時代我國因應全球經濟新局的對策:面對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新局,研提政府振興國內經濟的策略與具體作法。(3)探討加強供應鏈風險控管與韌性的可行方法:掌握全球價值鏈因疫情所致的關鍵轉變、或強化加速的變革方向,提供我國業者布局與策略調整之參考。(4)研擬臺商對全球布局之發展策略與強化國內產業的連結:針對疫情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之議題,探討企業強化供應鏈韌性的可行方法,並針對臺商全球布局決策的調整,研擬企業的因應策略及政府提供協助的具體作法建議。(5)前瞻後疫情時代新興產業可能發展:前瞻後疫情時代新興產業的發展,包含新興產業類型與新興數位科技應用模式,並根據全球發展趨勢以及國內環境需求,分析潛在的新興產業類型與科技應用樣態。 

主要研究發現 

一、預判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發展趨勢:全球經濟長期走緩,中國大陸金融與債務風險更加突出。政策推動全球供應鏈分流與韌性,降低對中國大陸供應鏈的依賴。主要國家可能加速供應鏈調整與提升重要產業或原料、零配件之產業自主性。加強醫療公衛、關鍵產業、重要基礎建設、數位經濟等相關產業或領域之發展。對應此一變局,構成台灣產業的全球布局的衝擊與轉型機會:首要提升產業供應鏈的強韌性,對應全球供應鏈分流趨勢,輔導臺商布局轉型與升級,經營模式由成本導向轉為市場導向。同時,強化海外臺商與台灣供應鏈鏈結,以及多元國際供應鏈合作。 

二、提出因應後疫情時代我國因應全球經濟新局的對策:去全球化-需重視供應鏈縮短趨勢,生產據點接近市場,同時降低補給線、物流太長、成本太高的風險。其次,加速數位轉型,因應去實體化的挑戰,應把握數位經濟發展和商業模式扣合,以創造更大商機。其三,增加醫衛產品、民生與戰略物資的生產,因應去官僚化趨勢,政策增加庫存安全存量,強化增加國家安全的深度。其四,善用更具彈性的經營策略,因應去弱存強的生存保衛戰,善用紓困、融資以及員工薪資補助等政策紅利,有效降低成本,嚴守核心競爭力。其五,善用政策引導,使企業更重視疫後去污減碳的趨勢,引導企業走向節能、減碳、注重環保、共享經濟、減少資源的消耗等。 

三、探討加強供應鏈風險控管與韌性的可行方法:企業可藉此疫情危機提升供應鏈韌性,建立更為敏捷和創新 (agile and innovative) 的生產模式。具體措施涵蓋:重新調整生產區位、提升供應鏈透明性、增加供應商和運輸網絡的多重性、提高存貨水準、降低生產複雜性、在不同的地理區位之間交互生產的能力、改善財務和營運能量,以及培養前瞻預測能力。綜觀國際採行的策略為:(1)提供資源支持、引導企業供應鏈移轉,藉以傳遞策略布局思維、降低企業成本;(2)強化穩固國際供應鏈與國際聯盟的信任關係,降低跨國供應鏈的不確定性;(3)吸引國際關鍵廠商投資,強化國內企業建立新連結的機會,可強化在國際供應鏈的穩健性。 

四、研擬臺商對全球布局之發展策略與強化國內產業的連結:臺商因應美中貿易衝突與新冠疫情之最新投資動向可歸納成五大類:(1)加快布局東南亞及印度市場,以帶動新一波臺商南向投資熱潮。(2)西進中國市場,包含原來即在中國設廠的臺商。(3)針對主要外銷市場為美國者,直接前往美國設廠,以就近供應美國市場。(4)部分臺商選擇赴歐洲與中南美洲投資設廠,就近提供鄰近市場。(5)部分臺商將回臺投資做為調整生產地點的重要選項。 

五、前瞻後疫情時代新興產業可能發展:本研究除分析疫情對產業的影響,同時收集中國大陸、新加坡與韓國等國因應疫情的新興科技創新應用模式,大致可區分應用於醫療創新、政務管理、新生活科技、短鏈供應體系的產業科技創新等四類新興科技應用。此外,若以疫情延續時間長度以及疾病可控制程度作為區隔,共分為四情境:一般流行病情境(短期並可控)、全球大流感情境(短期影響大但難控)、愛滋病感染情境(長期存在但有因應措施),以及歐洲大瘟疫情境(長期未知因應階段)。 

具體政策建議 後疫情時代提升我國產業供應鏈強韌性策略,特別針對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人才政策與前瞻基礎建設有關如數位城鄉等政策,提出調整意見。強化產業供應鏈韌性的政策,主要支持企業回應當前挑戰,強化供應鏈風險控管與韌性;此外,提升前瞻預測能力也是強靭性的條件之一。最重要的共通措施是「提供資源啟動結構轉型」適應疫後新常態與「強化國際連結」分散風險。 

一、提供資源啟動結構轉型:(1)獎勵投資於加速數位化、低碳化,以及使勞工適應新技術。(2) 政策提供研發資源協助針對在臺投資製造廠商與供應鏈關鍵主導廠商之間,深化技術面的連結合作關係。或有助於彈性製造能量,強固夥伴關係,強化供應鏈韌性。(3)垂直整合的產業聚落空間上高度集聚的供應鏈廠商,形成上下游緊密合作的產業聚落,避免導致的全球產業鏈斷鏈風險。(4)允許閒置資源在各地域生產據點允許一定比例的閒置產能,或配合當地策略性外包廠商,建置產能緩衝能力,以利危難發生時可隨時靈活調度產能。此外,疫後醫療衛生產品、醫療器材、民生物資,以及戰略物資業者,可遊說政府增加庫存安全存量,強化國家安全並維繫業績,實為雙贏策略。 

二、強化臺灣供應鏈多元國際連結:(1)臺灣製造具有多源 (multi-source) 價值,政府應關照和挖掘技術面的潛在需求,並藉由技術強固的夥伴關係,也能使本地製造具有較佳韌性。(2)建立備源戰略合作的貿易政策,著力爭取安全進口來源,作法上發展全球採購能量 (global sourcing),在中國大陸市場外設立海外輸出入的備源基地,形成備源戰略合作模式。(3)臺灣應嘗試與他國形成多元供應鏈合作,或可複製2020年11月20日「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Taiwan-US Economic Prosperity Partnership Dialogue)模式,探尋加入其他如日本的「供應鏈強韌性倡議」(SCRI)的雙邊產業與科技合作連結。(4) 持續爭取與新興市場洽簽相關經濟與投資協定政府可協助臺商排除貿易壁壘、非關稅障礙以及投資爭端,拓銷我國產品,並帶動臺商前往當地投資布局。 

三、輔導臺商布局轉型升級與強化與台灣供應鏈鏈結:(1)強化新南向政策臺商輔導政策-輔導東協當地與遷徙台商轉型升級,均有助於臺灣產業掌握當地市場,進而鏈結新南向地區。(2)東協經貿運籌基地-政策協助臺商建構東協倉儲、展示中心,以及供應商/通路商的平台,突破行銷障礙。(3)解決方案輸出模式-新南向議題的關鍵是人要相互連結。這使得臺灣有很多可以與東南亞做連結的節點,將臺灣防災型都市、智慧都市、智慧醫療、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整個模式移轉到東南亞,並側重開發當地內需,結合電商平臺,爭取人口紅利與都市化商機。(4)輔導中小企業臺商與區域型製造夥伴結盟-輔導中小企業臺商或是成為下游客戶的全球供應生態系之關鍵區域型廠商。(5) 面對全球供應鏈區域化,輔導海外臺商轉型升級-輔導海外臺商轉型掌握與回應地區市場與當地供應鏈,協助臺商汲取國際優勢資源,提升臺灣產業競爭力。(6)建立產業情報機制-政策應檢視各大洲檢視臺商投資概況,包括當地投資法規、風險評估、市場調查、拓銷做法等,協助臺商認識新興市場如拉美、非洲等,以降低投資障礙,並把握新興市場的新商機。(7)精進海外臺商的輔導與統計調查-海外臺商的統計調查不單在於一般的經營動向,也應掌握其經營型態,可成我國產業布局的策略依據。 

四、重視中國大陸對臺供應鏈策略影響:(1) 關注臺灣產業面對陸企挑戰的壓力-中國大陸經濟結構與高端消費內需市場興起的影響。中國大陸培養自身優質陸資企業,迫使臺商面對國企挑戰或被迫融入其紅色供應鏈。(2)關注臺灣產業人才外流-中國大陸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將實施更多招募海外人才的措施,恐導致我國人才外流中國大陸的情形愈趨嚴重。 

五、後疫情時代我國相關數位轉型政策的調適:在抗疫或疫後,政策都應融入數位轉型的思考,舉凡電子商務、視訊會議,以及遠距教學與醫療等虛擬經濟。同時,綠色與共享經濟也需要持續重視。(1)數位基礎建設-基礎建設可由交通運輸,擴及數位經濟與治理,舉凡頻寬提升、AI、5G、資安與雲端。(2)數位升級轉型-建構以企業為主導的系統整合團隊,協助傳統產業數位升級轉型。(3)無接觸經濟-後續振興計畫應補助廠商導入AI,並整合國內法人研究機構與資訊服務業者,設計本土的行動應用程式(APP),實現精準行銷。(4)新創投資政策-促進臺商回流結合協助產業升級與吸引國際人才。特別是,拓增AI與5G時代下相關企業籌資管道。(5)總部經濟-吸引優勢海外臺商回流設立「營運總部」。尤其,在吸引臺商回臺可選擇海外優質臺商,輔導返臺上市櫃活化資本市場。(6)通盤檢視海關規則避免形成臺商與外商投資障礙。(7)金融政策協調央行擬維持匯率彈性,確保出口競爭力。鼓勵海外臺商回台投資的產業思維衝突,故政府各部會應協調金融政策方向。(8)培育培養能迅速因應未來轉型的人才是臺灣高等教育的核心,部分政策重點應是串接未來產業人才需求。 

六、前瞻疫情時代台灣新興科技發展策略:在後續發展情境依據持續時間與疾病對抗能力情境下,需關注全球大流感情境、愛滋病感染情境與歐洲大瘟疫流行三種情境。臺灣於(1)全球大流感情境下,無人配送服務與小規模前瞻科技應用(如人流熱點控制、數位足跡、穿戴式防護科技等)將成為新興產業主流。(2)愛滋病感染情境下,新興科技應用最大機會還是在於快速封鎖疫情蔓延的相關科技,如資通訊追蹤科技、地理熱區分布統計、數位足跡監控分析等科技。(3)歐洲大瘟疫情境下,各方無法處理疫情之下,大規模國境封鎖將會中斷交流行為,人貨無法順利運輸。除醫藥生物技術持續投資發展外,各產業也會面臨結構調整與技術創新的問題,驅使更多前瞻科技進入商業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