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強化南部內需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策略研析 

編號: PR2252A3

作者: 劉孟俊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20.12


摘要:

美中貿易紛擾所延伸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復興與全球供應鏈重新布局,2020年全球又遭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面對如此動盪之局勢,臺灣轉向更注重優化內在經濟結構的發展策略,此乃因如能適度激勵國內消費,至少能起到穩定地區經濟,進一步也能做為國內經濟穩定的重要支撐。 

為探尋南臺灣(臺南、高雄、屏東)地區發展優質內需產業的方向與潛力,本研究首先由支出面GDP結構,觀察國內近年經濟創造的重點,並以政府公開資料瞭解近年國內人口與家庭結構變化的樣態,以掌握消費人口結構。藉由文獻蒐集、盤整、問卷調查與分析、個案蒐集等,探尋消費者的偏好與商機趨勢,將可能的消費型態收斂至國內市場的剛性需求與市場缺口。最終再聚焦於消費族群的剛性需求(需求面),據此反向探尋在地優質潛在產業(供給面)。 

其次,本研究由中央政府重大投資與地方政府執政特質,觀察到南臺灣三縣市之商圈結構與特色、商圈發展策略、三級產業的發展與未來產業動向,此將有助於釐清三縣市產業發展的差異性與需要的政策協助。 

內需產業泛指以國內為主的所有需求(投資與消費需求)所形成之產業,也因此使部份消費型的內需產業的發展與人口成長力道和偏好息息相關,也因產業技術成熟,市場飽和,通路難開發,致使內需型產業呈現高度競爭的局面。   

基於消費人口的規模是內需產業的重要支撐,如果能從潛在需求缺口開發新的產品或服務範疇,優先投入的業者,不僅可開展新的工作機會,也可從中獲得獨占或寡占利潤。準此,由國內消費族群規模及消費趨勢與偏好,或能從其潛在的需求缺口中挖掘可能的市場與經濟機會。 在對國內人口與家庭結構的觀察中,可以發現以下四個臺灣人口與家庭結構特徵: 

1. 臺灣50歲以上的大齡人口因平均餘命與戰後嬰兒潮的關係,人口快速增長,2019年占總人口比重已近38%。 

2. 臺灣14歲以下人口受生育率、不婚與晚婚等因素影響,快速萎縮,2019年僅占總人口比重12%。 

3. 臺灣家庭結構中15歲以上無配偶者(含未婚、離婚、喪偶者)比例幾乎已與有配偶者相當,家庭結構改變將會影響家庭消費習慣與模式。 

4. 臺灣家庭的人口數在減少,單身型、單親型、夫婦型等小家庭型態的戶數近年持續增加。 

另比較了臺灣主要城市與南臺灣縣市的家庭收支資料,可以觀察到南臺灣家庭支出有以下幾點特質: 

1. 「餐廳及旅館」消費比重持續增加,且支出占比擴張力道較強,顯示南臺灣民眾已漸漸養成「餐廳及旅館」消費的習慣。 

2. 南臺灣家庭「休閒與文化」、「娛樂消遣及文化服務」支出比重持平或有些微下降,且占比較低。當家庭所得較為吃緊時,會優先控制非必要性支出,例如休閒、文化、娛樂等。南臺灣地區可支配所得近年高低差異顯著變大,對該項支出可能多有影響。 

3. 南臺灣家庭「套裝旅遊」支出比重雖多有增加,顯示出遊習慣正在養成。但該項支出占比變動較為顯著,且占比較低,可能與家庭可支配所得有限,且較為不穩定有關。   

本研究觀察到南臺灣三縣市在城市發展上略有差異性,因而形成現有的地區產業樣貌。   

臺南妥善利用歷史古城的資源,並藉由年年舉辦的藝文活動,以城市作舞臺,培養在地表演團體與人才,逐步養成地區居民對藝文活動的喜好與消費習慣,提升整體藝文素養。商圈的營造更重視「專精」與「獨特」,致力打造該商圈獨有的產品,以唯一作為最好的行銷策略。   

高雄因有許多高質的場域,為城市帶入國際級的活動,推升高雄藝文活動的層次,但卻讓地區的藝文團體或會展團體難有展出機會,不利於相關人才養成。高雄的商圈有許多是因批發、集散、市集等群聚而產生的,商圈內產品差異性低,獨特性少,產品溢價空間有限,較難引起消費者的關注。

屏東近來在農漁業升級的輔導下,成功拉動地區經濟,更積極以特色農產的聲量推展觀光,以行銷策略聯盟的方式創造商機。   

基於地區產業特質與消費者偏好,本研究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議:  

一、南臺灣農業發展策略 

(一)資訊蒐集尚未能彙總並供區域分析之用。建議逐步建立區域整體農業資訊評估之蒐集準則與資訊規格,供未來農業預警與政策之參考。 

(二)農業技術紮實且累積許多問題解決方案,卻受限國內市場規模不足,難獲取正常利潤。臺南灣的農業能量可做為練兵基地,並輻射新南向國家的農業服務市場。建議可與海外臺商合作,媒合需要協助的農業問題,將臺灣農工與農業顧問服務輸出,由農業開始開展其他業務機會。 

(三)簡易加工很難維持產品品質,也難凸顯產品差異性,更易於模仿。建議可進一步放鬆小農加工的限制,適度鼓勵業者提高食品加工技巧,並透過食農教育讓消費者瞭解良好的食品加工技術的價值,增加農產加工品項的多樣性與獨特性,創造更好的市場定位。 

二、南臺灣高齡產業發展策略 

(一)老宅設計對高齡族群不友善,導致居住與活動風險升高。建議規劃住宅微改善設計參考與施作團隊清單,提高老宅養老生活所需的輔助設備與智慧家電更換的誘因,並以此彰顯優質產品,以利民眾選購。 

(二)小型家庭發生居家意外時,往往因延遲發現而錯過急救的黃金時間。建議可透過投資抵減之租稅獎勵,引導資源來加強偏鄉5G的建設,另與社區醫院或長照機構串聯建立即時通報網絡,加強社會安全網路照護的範疇。 

(三)長照產業宜加速由規範性事業導向產業化發展,引進高等級小型的新興業者進駐轄內,或結合商業與社區共生的長照住宅概念,營造良好的高階居住環境,拉抬城市產業整體實力與印象,也為地區引才增添誘因。 

三、南臺灣親子生活所需之發展策略 

(一)運動中心建設經費高昂,或可優先投入全齡公園的規劃,貼近民眾的生活可汲之處,以逐步養成民眾運動習慣,做大運動產業市場。 

(二)資訊因多媒體與多平臺而分散,依照族群與需求建立資訊彙總平臺,讓城市內活動的居民可更快速的取得所需的資訊。 

四、南臺灣寵物產業發展策略 

(一)全球寵物健康維持需求的市場龐大,在用藥限制成為趨勢下,結合屏東農科的研發能量與國內飼料業者製造實力,持續開展寵物與畜牧業機能食品,並開展新南向國家寵物保健商機。 

(二)在妥善照料下,國內寵物也有高齡化的問題,南臺灣縣市的飼主最為顯著的需求在寵物老年照護與往生處置。建議參照新北市政府的產業推動模式,透過制度的建立,積極開展南臺灣寵物長照產業。 

五、臺南灣觀光產業精進策略 

(一)國內輕旅遊是南臺灣三縣市高齡者有最多支付意願的社交活動,如能有效開發,將對地區經濟與週間經濟產生正面激勵的效果。然交通路網不足與高齡者出遊的不便卻成為阻礙。建議可以提高景點交通接駁、打造高齡友善環境。 

(二)南臺灣旅遊環境在接待國際觀光客上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建議從指示與說明開始調整為適合國際化旅客的友善城市,並在國際觀光冷靜期蒐集國際旅客的偏好與需求,慢慢改善與規劃適合不同客群的城市旅遊行程。 

(三)短期藉由新景點來分流高雄至墾丁沿線的交通流量,長期積累觀光量能為重大交通建設奠定開發基礎。南臺灣整體觀光應朝向「深層式觀光」轉型,融入大南方計畫,形成區域發展共識與整體性發展策略,以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 

六、公部門資源運用之精進策略 

(一)北部團隊資源豐富往往更容易爭取地方型標案,但多難在地投入,無益於地區效益擴散與留才契機。建議中央與地方政府在標案設計時,可加強在地擴散的績效評估設計,或可調整評選項目權重,更看重長遠地區發展所需之在地人才與團隊養成。 

(二)每個縣市政府都有其特有的服務模式,許多創新的服務特質有助於提高行政效能與服務品質,值得被推廣與學習。為提高公務人員服務模式創新與效能,可增加基層公務人員跨縣市交流的機會,瞭解同樣業務實際執行細部的差異性。 

(三)各縣市皆有共同資源與特有資源,為做大資源的使用效能,需要更積極的跨縣市之資源配置。建議建立「南臺灣工商發展策進會交流平臺」,創造交流與合作的契機,也可藉此增進彼此溝通與輔助企業的能力。 

(四)老車汰舊換新將屆期,可轉向研擬具有智慧功能加值的移動載具之相關補助與產業推動策略,協助智慧化產品開發相關產業的發展。 

(五)內需產業掌握通路就能帶來訂單,但中小企業較難開展通路,因此政府可建立評選制度、獎項或證書、資訊曝光等機制設立,協助優質業者的產品更容易被看見。 

(六)藝文需融入日常,加強與地區民眾的關聯,初期可由政府的需求來做為機會創造,中期應鼓勵地方組織共同響應,並積極開拓展場與機會,最終建立消費習慣,以做大地區藝文市場。 

(七)加快融入國際會展新趨勢,並評估開展夜間活動的可能性,來凸顯高雄會展的差異性。 

(八)商圈轉興需要更為全面與積極的轉型策略,形塑獨一無二的特色,並建立互利合作關係,以跨越特色喪失、長久沒有新亮點的「淺層式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