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08年度農漁業氣象資訊服務的社會經濟效益評估與決策應用分析案 

編號: PR2191

作者: 林桓億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19.12


摘要:

研究目的: 

本委辦研究案是以「農漁業氣象資訊服務的社會經濟效益評估與決策應用分析」為主題,規劃進行三個主要的工作子項目,其中包含了「建立農漁業氣象資訊服務之社會經濟效益評估」、「建立農漁業氣象資訊服務之總體社會經濟決策應用分析」,以及「建構國家層級農漁業跨域合作架構與氣象資訊服務推廣機制」。 

在第一個工作項目方面,本年度工作分為兩大主軸,分別是「現有氣象資訊應用於農漁業所產生的經濟價值分析」、以及「創新氣象資訊服務潛在經濟價值分析」。在第一個主軸上,本研究以四個代表性農業合作區域的農業從業者以及全國從事養殖漁業的從業者做為研究對象,進行現有氣象資訊服務應用於農漁業之經濟價值評估工作。在漁業方面,本年度針對養殖漁業從業者進行目前天氣與氣候資訊應用之基礎資料蒐集,並透過全國養殖漁戶之代表性抽樣樣本進行親訪問卷調查,以推估養殖漁業氣象資訊服務應用所產生的總經濟價值。在農業方面,今年度本團隊配合前一期工作期間所建立的區域層次合作夥伴關係,同樣應用以調查問卷為基礎的研究方法,進行代表性農業生產區域之氣象資訊服務應用經濟價值個案評估。而在第二個主軸上,本團隊是配合主要是配合本計畫上游合作單位(農試所、水試所)與氣象局所共同合作提出之創新氣象服務研究內容,進行社會經濟效益之先期評估規劃,依上游合作單位之工作期程規劃提出後續實際評估之策略。本年度之主要工作為配合水試所第一期工作所完成的創新資訊應用服務進行潛在經濟價值之推估。 

在第二個工作項目方面,本研究參酌歐盟做法,希冀藉由氣象資訊服務價值評估,建置一決策系統,以協助氣象局在面對不同氣象資訊創新服務的投資方案時,做為資源挹注的參考依據。惟氣象資訊服務在整個經濟體系中,可能產生不同類別的價值;因此,難以於短期內完成整體評估結果。爰此,本年度第二個工作項目的氣象資訊服務價值,將聚焦於農漁民參考氣象資訊服務後,其防災決策所可能產生的總體經濟效益(或可避免的直接及間接災損)。 

在第三個項目方面,本研究依循世界氣象組織之全球氣候服務框架針對農業部門的建議方案,協助中央氣象局與農漁業部門各單位合作,共同建立我國農漁業跨單位合作之國家層級氣象資訊服務基礎架構,同時加強農漁業領域在氣象資訊推廣與創新應用上的實際成效。 

 研究成果: 

一、建立農漁業氣象資訊服務之社會經濟效益評估 

(一)漁業面向 

1. 現有氣象資訊服務應用於養殖漁業之價值評估 本年度以全臺養殖漁業為調查對象,使用CVM方法評估臺灣受調查之養殖漁戶應用現有氣象資訊服務所帶來的經濟價值,研究成果重點摘要如下。 

(1). 依據《104年農林普查》資料,總漁戶家數共有45,229戶,其中有進行初級漁業生產者共40,001戶為實際生產漁產品(含遠洋、沿近海漁撈、養繁殖)之抽樣母體總家數。本研究僅針對沿近海及養繁殖漁戶做為調查對象,其中沿近海漁撈為13,336戶,養繁殖為22,271戶。採分層隨機抽樣法,依十大養殖魚種(分別為鰻魚類、鱸魚、石斑魚類、虱目魚、吳郭魚類、午仔魚、長腳大蝦(俗稱泰國蝦)、白蝦、牡蠣、文蛤)分層,並依各魚種所佔的比例來抽樣,最後主計總處提供600份正式抽樣樣本。共完成399份有效問卷,男性受訪者約占8成,女性約占2成,以教育程度區分,大多落在國小至高中(職)和高中(職)以上。 

(2). 本次調查資料經過檢定後,確定存在文獻上定義之起始點偏誤。經校正後可計算受訪養殖漁戶每年氣象資訊願付價格中位數。統計結果顯示,其每月願付價格並無顯著差異,推估值為每年每戶4,236元。 

(3). 本研究設立兩種假設情境來計算氣象資訊應用之總價值,分別是樂觀情境與保守情境。在「樂觀情境」下,假定抗議性樣本的出價與非抗議性樣本相同,因此將抗議性樣本的數量也納入價值計算,此時氣象資訊總價值推估為每年278.05百萬元。另一方面,在「保守情境」下,則將抗議性樣本按照分布比例刪除,假設母體中這些樣本皆不會出價,依此計算出較為保守的價值數額。依據本研究的推估結果,氣象資訊總價值為每年209.07百萬元。 

(4). 本研究亦由後續主政單位可加強的方向出發,推估可透過推廣或教育活動,提升養殖漁戶對於氣象資訊主觀評分而得以實現的潛在經濟效益,可分為「主觀滿意度」及「主觀影響程度認知」。在「主觀滿意度」方面,「樂觀情境」下,每年潛在可實現之價值推估為1,787.6百萬元;在「保守情境」下,每年潛在可實現價值推估則為1,344.1百萬元。在「主觀影響程度認知」方面,「樂觀情境」下,每年潛在可實現之價值推估為984.8百萬元;在「保守情境」下,每年潛在可實現之價值推估則為740.5百萬元。 

(5). 針對「待實現之氣象資訊潛在效益」評估,其政策意涵在於提供決策單位概估後續若透過「推廣」或「教育活動」提升養殖漁戶主觀評價所可實現之潛在效益。本研究發現「虱目魚」之待實現效益最高、「吳郭魚類」次之、而「文蛤」則居第三位,此一結果亦可做為後續推廣氣象資應用服務優先順序之參考。 

 2. 漁業創新氣象資訊應用服務之價值評估:鎖管資源量預測模式 本年度的評估對象為水試所第一期的工作產出—「臺灣北部海域劍尖槍鎖管資源量預測模式」,其成果說明如下。 

(1). 此一預測模式的重點,在於使用氣象局提供的海水表面溫度預測值,進行鎖管資源量分布的推估。在此一模式下,理論上得以配合不同的管理工具來約束每年捕撈量,令鎖管資源量得以維持一定水準。 

(2). 在本研究設定的情境下,應用此一預測模式配合管理措施,預期創造的經濟產值年平均為3.04億,此即為鎖管創新氣象資訊服務應用可能之經濟價值區間。 

(二)農業面向 

1. 代表性合作示範單位現有氣象資訊服務應用之經濟價值評估 

今年度本團隊本年度配合第一期工作期間所建立的區域層次合作夥伴關係,與過去主要合辦推廣講習活動的四個農會(新竹縣芎林鄉農會、彰化縣竹塘鄉農會、高雄市美濃區農會、花蓮縣吉安鄉農會)合作進行調查研究。以這四個代表性示範區域受訪者心中氣象資訊「主觀準確度」及「對於農作活動之主觀影響程度」對於資訊出價之影響做為研究重點,採用CVM方法,完成這四個示範性合作區域應用氣象資訊之經濟價值評估,其研究成果摘要如下。 

(1). 本次調查共完成420份有效問卷,受試者男女比率為71:29,全部受訪者平均年齡近58歲,平均耕種年數約22年,平均加入產銷班年數約6年。依作物類別可分為稻作、雜糧、特用作物、蔬菜、菇類及果品。 

(2). 本次調查資料經過檢定後,確定存在文獻上定義之起始點偏誤,經校正後可計算受訪者的每年氣象資訊願付價格中位數。推估值為每年每人的願付價格為324元,年願付價格為3,886元。 

(3). 本研究設立兩種假設情境來計算氣象資訊應用之總價值,分別是樂觀情境與保守情境。在「樂觀情境」下,假定抗議性樣本的出價與非抗議性樣本相同,因此將抗議性樣本的數量也納入價值計算,此時氣象資訊總價值推估四個地方農會依新竹芎林農會、彰化竹塘農會、高雄美濃農會及花蓮吉安農會分別為13.5百萬元、16.9百萬元、33.4百萬元及15.5百萬元。 

(4). 在「保守情境」下,則考量將「抗議性樣本」按照分布比例予以刪除,假設母體中這些樣本皆不會出價,依此計算出較為保守的價值數額。依據本研究的推估結果,氣象資訊總價值依新竹芎林農會、彰化竹塘農會、高雄美濃農會及花蓮吉安農會分別為11.3百萬元、14.2百萬元、28.1百萬元及12.9百萬元。 

此外,本研究團隊在2019年7-8月期間在高雄美濃農會、彰化竹塘農會、新竹芎林農會以及花蓮吉安農會舉辦八個田野實驗場次,採用離散選擇法,提供兩種投資組合供決策者選擇。透過各地農會的協助,其研究成果摘要如下: 

(1). 本次調查共完成213份有效問卷,受試者男女比率為66:34,依不同的作物有所差異。本研究中的受試者平均年齡為61歲,約八成的受試者教育程度在高中職以下,依主要種植之作物類別則可分為稻作、番茄、柑橘、龍鬚菜、木瓜及其他。 

(2). 當氣象預報的準確度提高時,受試者會偏好保守的不投資選項。若受試者的平均獲利機率提高時,選擇投資的意願降低。 

(3). 在農業天然災害保險的認知及偏好度中,當果樹及蔬菜種植者接收到更精確的氣象資訊時,會提高選擇受補助保險型投資的意願。而在投保意願方面,木瓜、番茄、龍鬚菜等受試群體,對於未來投保天然災害保險的意願最高。 

2.農業面向創新氣象資訊應用服務之價值評估:初探及評估規劃 

本年度此工作項目之工作重點在於為後續上游合作單位之產出進行價值評估的初步規劃。本年度主要針對「網格化氣象資料應用於農業部門之研究」、「利用長期預報資料進行觀賞花卉之花期預報」以及「利用長期預報資料建立短期作物之蟲害管理模式」三個產製中的創新資訊服務後續潛在經濟價值之評估面向規劃。針對各主題所涉及的重點,簡要說明如下: 

(1). 在「網格化氣象資料應用於農業部門之研究」中,透過分析比對氣象局提供之網格模擬資料與農試所測站所得之實際監測資料,建立偏誤校正參數或模式。在後續潛在之應用方向上,可反應在「節省資訊取得成本」及「農業保險政策應用之效益」兩面向上。因此,初步規劃應續針對此二個潛在應用面向,配合情境之設計來推估服務應用效益。 

(2). 在「利用長期預報資料進行觀賞花卉之花期預報」此一創新服務下,後續可應用的方向主要是觀光活動的促進。因此在後續的評估規劃上,將針對觀光行動設計情境,以推估此一資訊服務可帶來的潛在效益。 

(3). 最後,針對「利用長期預報資料建立短期作物之蟲害管理模式」此一創新服務,由於該服務重點在於提升蟲害防治效率,因此後續評估規劃,會針對蟲害防治設計情境來進行此一服務潛在效益之推估。 

 二、建立農漁業氣象資訊服務之總體社會經濟決策應用分析 

延續去年的研究成果,更新農漁業氣象服務之總體社會經濟決策資料庫,以完成總體經濟資料庫之建置。其一,擴充漁業災損及對映氣象測站資料,篩選養殖漁業重要地區(嘉義、臺南與屏東等三縣市),蒐集靠近養殖區的氣象觀測資料。其二,更新農業六大作物災損及對映氣象測站資料,特別是低海拔的氣象觀測站,依據作物別敏感氣象因子,彙整氣象觀測資料。根據評估結果可歸納以下結論: 

(1). 本研究根據六大作物及養殖漁業損害函數推估結果,未來在不同程度的氣象因子變化下,農漁業每年平均直接災損,估計約為 27- 303 億元之間。 

(2). 根據CGE模型推估結果,若未來氣象因子,包含有颱風發生、月累積降水量…等,皆達到歷年最高記錄,我國將因農漁業的產出降低,間接導致全國實質產值減少4,551億元(1.30%),家計實質所得約縮減1,825億元(2.51%)。此外,就產業面而言,因農漁業產出減少,預估可能造成下游產業,如食品加工業,生產成本提高,進而減少其實質產值,約935.26億元(11.60%)。相反地,農民為確保農地生產力恢復,或避免病蟲害孳生而影響長期產出,將提高肥料及農藥的購買支出,預估肥料及農藥產業之實值產值,將分別提高41.62億元(25.60%)與14.48億元(10.16%)。 

(3). 根據損失-成本分析結果,颱風之主觀氣象資訊準確率每提升1%,可望創造5.8億元之總體經濟效益。因此,充分使農漁民了解氣象預報之功能,配合農漁民作業習慣適時適地適人提供所需資訊,提升農漁民對氣象資訊主觀認知之準確率,有助於提升氣象資訊價值。 

(4). 若防災成本相對於可避免損失之比例小於氣象因子發生機率,則農漁民執行防災措施會較為有利。由於發佈颱風警報後,侵台的機率約達六成左右。因此,若可降低農漁民防災成本,或提早給予預報資訊而讓農漁民有更多緩衝時間採取防災作為,或協助農漁民建立防災多元措施之知識與能量,皆可有效降低成本損失比,氣象資訊價值亦可因此提高。 

 三、建構國家層級農漁業跨域合作架構與氣象資訊服務推廣機制 

本研究團隊為協助中央氣象局依循GFCS完成國家層級農漁業跨域合作架構與氣象創新服務推廣機制之建構,本年度針對農漁業等相關單位之研究人員及基層農漁民進行推廣活動。 

(一)漁業面向 

本研究針對漁業研究人員,在漁業推廣活動方面,本團隊已在11月7日於中央氣象局辦理1場「沿近海漁業跨域交流工作坊」,邀請中央氣象局程家平副局長主持,亦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處王仕賢處長蒞臨致詞,以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陳君如所長進行工作坊總結。參與人員包括水產試驗所、漁業署、地方政府、漁會代表、漁業通訊電台及專家學者等各界代表,以分組面對面溝通方式,實際了解並有系統的彙集漁業單位之研究人員對於氣象資訊的需求與建議。 

本研究針對基層漁民,本團隊在漁業推廣活動方面,分別於8月12日在基隆區漁會、9月6日在高雄市永安區漁會,以及9月18日在臺南市南瀛養殖協會,共舉辦3場漁業氣象座談會。蒐集漁民在漁業氣象之實務需求,作為漁業氣象教材設計之參考依據。 

(二)農業面向 

本研究針對農業研究人員和農民,在進行符合GFCS發展架構之農業氣象資訊服務推廣活動方面,本年度注重使用者之電腦實機操作。本研究團隊和農試所合作,挑選全國北中南東4個農試改單位,共同舉辦4場農業氣象應用服務推廣講習座談會活動,分別於5月21日在臺中農業試驗所、6月18日在花蓮區農改場、7月9日在臺南區農改場,以及7月11日在苗栗區農改場舉辦,總人數達192人。蒐集農業研究人員和農民在農業氣象之實務需求,作為改善氣象資訊應用服務平台規劃與後續經營策略之依據。 

本研究團隊在農業氣象服務資訊文宣方面,本團隊完成在4個代表地方農會製作的民國109年農民曆中,以彩色插頁方式,刊登4頁農業氣象預報與手機APP服務資訊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