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運用高雄地區定錨企業優勢,協助提升區域創新之策略研究 

編號: PR2002A-2

作者: 陳信宏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18.12


摘要:

基於國家產業結構升級和基礎產業自足的政策考量,70年代政府開始以國家政策力量和資本協助高雄市進行產業發展,重點方向在於原料取向為主的鋼鐵、石化和造船等基礎工業。此外,以金屬製品產業為主體的高雄工業區亦陸續設立,孕育出其他縣市難以超越的金屬及石化製品兩大應用產業。伴隨著臺灣經濟發展的變遷,高雄傳統產業開始在20世紀末期大量外移,進入產業結構與經濟體系的長期調整轉型過程。 

本研究將由國內外個案研究與深度訪談,探究高雄市本地具產業與經濟影響力之大型國營、民營企業(或稱「定錨企業」)如何影響地區的產業發展與城市轉型,研析政府如何槓桿定錨企業之研發創新能量與網絡、如何協助周邊地區孕育新興產業等。

「定錨企業」(anchor firm)指能誘發當地與該企業有關之供應商發展與創業的核心或主要企業。隨定錨企業發展能帶動鄰近地區經濟、產業與相關企業的擴張。因此,定錨企業出現可視為產業群聚、城市發展過程中,相當重要的成長動力。觀察海外案例可發現,定錨企業不單對地方經濟發展、區域創新具貢獻,更對城市的興衰轉型有重要影響力。未來或可師法海外定錨企業協助地方發展、轉型、創新、創生的作法,協助高雄再造經濟動能。

具豐富傳統製造領域大型國營、民營事業等潛在定錨企業的高雄市,相關企業對本地之貢獻多停留在產值、投資金額、就業人數、稅收創造等層面,而對高雄市追求轉型過程中亟需的多元產業/業態組成、人才培育、創新能耐加強、孕育新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等投入則較不明確。本計畫期待透過政策串接,思考與規劃如何運用高雄地方定錨企業的技術、廠房、人才、網絡等資源,協助本地再造經濟動能。同時考慮高雄既有支柱與新興潛力產業的產業現實,研析如何經由定錨企業帶動區域創新與轉型,例如,既有支柱產業該如何轉型與跨領域應用(如既有鋼鐵、電子和機械產業)?或如何為新興產業尋找潛在 Anchor firm(如數位內容和遊艇產業)?因此,本研究擬探討如何強化定錨企業對高雄的影響力,進而探討該企業扮演帶領相關企業創新轉型的可能性,以強化高雄在臺灣南部、以及在亞洲和全球的競爭優勢。 

根據定錨企業篩選標準,包含量化與質化指標兩大類型,分別就既有支柱產業和新興潛力產業遴選出定錨企業名單。關於既有支柱產業部分,遴選出鋼鐵產業之中鋼、半導體產業之日月光、機械產業之東台精機等三個定錨企業,並分析其現階段定錨企業發展現況。關於新興潛力產業的定錨企業名單部分,遴選出數位內容產業之智崴、遊艇產業之嘉鴻/亞果等兩個案例,分析其現階段定錨企業和定錨機構發展現況、產業需求缺口和轉型。最後,勾勒未來產業的可能發展藍圖和提供產業建議。

關於鋼鐵產業之定錨企業扮演帶領相關企業創新轉型的可能性,在於鋼鐵產業轉向投入離岸風電的發展,風電不僅為傳統鋼鐵開闢出全新市場,更能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為促成此轉型,海洋專區扮演重要角色。此專區具離岸風電相關連產業發展基地的地位,能提供實驗場域的功能,除中鋼投入的「海洋工程區」做水下基礎設施的生產,另外的海洋科技工程人才培訓及認證中心及海洋科技產業創新研發中心,分別為重要的離岸風電人才訓練基地,以及離岸風電關聯產品研發及認證基地。因此,可思考以海洋專區扮演定錨組織,帶動新興產業及創新企業發展的推動方式,以下針對此構想提出三點實質政策建議:(1)提供離岸風電基礎設施維運人才培育訓練場域;(2)推動水下產品驗證;(3)以水下無人載具的發展帶動創新企業。 

關於半導體產業之定錨企業扮演帶領相關企業創新轉型的可能性,日月光身處對全球市場變動高度敏感的半導體產業,因自身對人才、技術的需求,透過群聚內、外部廣泛的網路聯繫,除成為產業知識、經驗的分享源頭,也藉由龐大的外部廠商、學研單位獲得來自其他來源的能力和知識。各種知識與資源通過不同的合作方式進行轉移。未來實質政策建議包含:(1)鼓勵定錨企業由企業社會責任的途徑,增進對地方創新、人才培育的貢獻:高雄市政府亦可主動頒布類似措施,介入企業社會活動的方式;(2)鼓勵日月光、相關供應鏈與政府研發法人進行合作,如能進一步鼓勵日月光與在系統整合與智慧製造具相當經驗的資策會、工研院持續深化合作,發展諸如智慧化系統建置等大型合作計畫;(3)增加高雄市對企業透過產學合作培育人才的規範與補助。

關於機械產業之定錨企業扮演帶領相關企業創新轉型的可能性,為鼓勵在地廠商轉型智慧機械,以及加速3D 列印產業在高雄落地與商業化等策略方向。未來實質政策建議包含:(1)建議中央和在地政府在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的架構下,聯手支持建立既有支柱產業的定錨機構,如國際大廠安川電機主導之北九州 FAIS 機器人中心。讓技術中心透過透「主題式的設計營運」,或「問題解決型」的科技合作模式,讓群聚廠商可以在不同的主題和問題中找到能互相幫助的異業或同業廠商;(2)建議在地政府需在有規劃的產業藍圖和願景下,進行有目標和有策略式的海外招商,如積極鼓勵國際定錨企業如 UPS 來台,順勢引進 UPS 在新加坡建立的3D 列印產業生態系;(3)提高人才準備度是吸引外資的重要策略。 

關於數位內容產業之定錨企業扮演帶領相關企業創新轉型的可能性,從智崴的個案觀察到非傳統的一條產業發展路徑,有別於過去以數位遊戲、動畫與數位學習為主軸的論述,橫軸強化整合上游業者,進而串連到下游業者;縱軸強調的即是價值鏈定位上的轉換,從遊樂設備供應商到遊樂產業經營者,即場域平台化的經營模式,未來的發展模式為體感科技體驗園區,而引進外商定錨企業為可能的路徑選項。相關實質政策建議包含:(1)設立橫向串連上下游業者的體感科技體驗園區;(2)高雄市發展數位內容產業形象的建立;(3)建議政府支持業者與區域學校合作研發;(4)協會/法人扮演區域跨界資源串連的重要角色。 

關於遊艇產業之定錨企業扮演帶領相關企業創新轉型的可能性,高雄遊艇產業的發展,已經從遊艇製造進入到海洋產業的發展範疇討論,納入休閒遊戲的角度思考海洋產業發展,橫軸從遊艇出口國際市場,到從海洋文化生活來談國內外遊客市場;縱軸強調的即是價值鏈定位上的轉換,從製造端到服務端,即製造服務化的經營模式。未來實質政策建議包含:(1)定義海洋/遊艇產業的發展範疇:納入休閒遊憩的角度思考海洋產業發展,涉及國內外的遊客的相關設計,包括產業類型與空間規劃;(2)打造海洋「文化+科技」生活;(3)海洋/遊艇產業的短中長期建議:短期由地方向中央爭取計畫推動海洋產業;中長期目標需較高層級的政府單位設置設立單一窗口,並盤點與整合相關資源,包括:相關設施(港口、下水設備、加油站等),以及船舶購買與使用規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