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 金門篇 

編號: PR1047-2

作者: 劉大年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9.02


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建構金門中長期發展策略。在兩岸關係對峙的年代,金門由於戰略地位重要,屬國防要地而受到軍事管制;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孤立,經濟發展自然受到限制,使得金門目前在經濟及社會發展方面,不及台灣本島的大多數地區。 2008年新政府上任後,在兩岸關係持續和緩及兩岸政策更加開放下,提供金門新的發展機會。過去金門經濟發展之所以未能獲得重大突破,最重要的原因為對金門沒有明確的定位。本研究認為在建構金門發展策略前,若對金門沒有明確的定位,則仍會陷入過去的窠臼中。特別是若仍僅將金門視為台灣與大陸之間中轉的角色,則金門的經濟發展前景依舊不樂觀。 為了掌握兩岸關係轉變所帶來的機會,本研究認為金門的定位可由以下三個層面切入:1.發展定位:維持環境與經濟的平衡發展;可朝國際休閒觀光島、教育文化大學島、養生醫療健康島及精緻購物免稅島四個目標發展。2.區域定位:以金門作為兩岸互信合作的「先行示範區」,共創兩岸雙贏模式;3.產業定位:以觀光產業為發展軸心,善用金門獨特優勢、台灣資源與大陸市場,創造金門關鍵競爭力,並帶動其他產業發展。 

整體而言,目前金門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為:

1.缺乏火車頭產業帶動整體產業發展;2.高等教育與醫療產業無法滿足基本需求;3.大小金門發展失衡;4.大陸發展對金門產生磁吸效應。 

根據金門之定位及現階段面臨之問題,未來金門之發展可以朝以下三個方向努力:

1.發展觀光產業,推動地方特色產業,並建構免稅島,以打造金門成為國際休閒觀光島;2.致力提升教育產業水準,以建立金門成為教育文化大學島;3.發展醫療產業,以營造金門成為養生醫療健康島。 

除了上述主軸發展產業外,未來促進大小金門地區發展的平衡,興建金門大橋有其必要,而根據本研究評估的結果,興建金門大橋亦具有成本效益的可行性。除金門大橋外,未來在金門各產業發展具有競爭優勢後,才考慮興建金廈大橋,以形成所謂的「金廈生活圈」。其中廈門為工業、商業區;金門為文教、休閒觀光、住宅區。廈門可提供金門日常生活用品;金門則提供高檔國際及台灣精品,使金廈真正成為互補而非競爭的生活圈。 

最後為了要落實短、中、長期發展策略,必須搭配相關軟體配套改善措施。在硬體方面是以機場、碼頭的改善,金門大橋的興建與金廈大橋之規劃為主。至於在軟體方面,則應加強專業人才培育以及導入民間資金投入建設。另外在修法方面,主要應對現行離島建設條例相關條文進行修法,以解決金門發展所面臨的土地使用、教育發展、醫療事業投資以及推動免稅島等各項問題。除了該條例之外,本研究亦建議需放鬆現行對大陸人民赴金門旅遊之限制以及放寬有關設立離島免稅店之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