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主要經貿夥伴與競爭對手國簽署FTA/BIA對我促進投資之影響及我因應策略與創新作法 

編號: PR1285

作者: 顧瑩華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11.12


摘要:

近年來全球區域結盟的趨勢非常普遍,FTA數目呈現倍數成長,對全球貿易、投資及產業分工均產生重大衝擊。相較於歐美地區,東亞各國投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時間最晚,但進展卻最快。尤其台灣的重要競爭對手國韓國,近年來在區域經濟整合進展迅速,與東協、歐盟及美國均已簽署FTA,其中與東協的貨品貿易協定已於2007年6月1日生效,與歐盟之FTA在2011年7月1日生效,美韓FTA也預計於2012年1月生效。準此,在韓國取得降稅優勢下,台灣產品在東協、歐盟及美國市場競爭力相對下降,對台灣製造業將有直接的衝擊。此外,隨著台、韓與歐盟、美國競合條件的變化及歐韓FTA、美韓FTA的陸續生效,亦可能影響歐商、美商對台灣的投資。對此,實有必要瞭解歐美廠商來台投資是否會遭到排擠。 

另外,中日韓FTA也可能對台灣吸引外人投資造成影響,特別是美國大力推廣TPP之下,使中日韓FTA簽署的可能性大為提高,故亦需就中日韓FTA對台灣的影響進行分析,並提出因應之道。 

最後,台灣與中國大陸於2010年6月已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台灣如何利用ECFA減緩或抵銷歐韓及美韓FTA帶來之衝擊,並將劣勢轉化為優勢,利用ECFA的契機來進行招商,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根據本研究GTAP數量模擬結果發現,歐韓、美韓FTA對台灣經濟將產生負面的衝擊。在動態模擬下,歐韓及美韓FTA的完成將分別使台灣的實質GDP減少0.017%及0.044%。然而,若在歐韓、美韓FTA完成之際兩岸也同時完成ECFA,不僅可以抵銷歐韓、美韓FTA對台灣的負面影響,更可使台灣的經濟進一步向上提升,國內投資活動更為活絡。至於在歐韓、美韓FTA對台灣吸引外人投資的影響方面,整體而言,影響有限,真正的關鍵因素在於台灣本身的投資環境及產業競爭力,只要台灣市場具有商機,外資自然就會持續進行投資。 

在中日韓FTA對台灣的影響方面,由模擬結果可知,中日韓FTA將對台灣總體經濟的表現有不利的影響。至於對我國吸引外人投資的影響方面,研究發現,中日韓FTA確實有可能使三國彼此間的投資增加,但對台灣產生的投資替代效果,以台灣吸引日商來台投資可能受的影響較大。主要是原因在於中日韓FTA後,日商可直接對大陸投資而無須再經由台灣。因此,台灣唯有早日完成ECFA相關協議的簽署,而且要爭取比日韓更佳的條件,才能享有先佔的優勢,吸引日商來台投資,降低中日韓FTA對台灣吸引日商投資的衝擊。 

兩岸已於2010年6月29日簽署ECFA,2011年1月1日早收清單項目開始降稅,ECFA不僅可使台灣將商品免關稅賣到中國大陸,第三國家亦可利用台灣做為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跳板。根據本研究對在台外商的訪問結果得知,外商對兩岸ECFA生效後的商機有很大的興趣,是台灣可以作為吸引外人投資的機會點。由於中國大陸屬於高關稅國家,藉由ECFA台灣出口至中國大陸產品可免徵關稅,有利台灣吸引外人投資。研究結果發現,閥門、栓塞、汽車、電子零組件、變壓器、電子基板、蓄電池、機械、光學儀器、塑化產品、鋼及其製品等是中國大陸目前關稅較高且外商出口較大的產品,亦是外商最可能受惠於ECFA的潛力項目,為未來台灣應積極吸引外商來台投資的產品項目。 

由對在台外商的訪談發現,影響外商來台投資的最主要因素為投資環境。不少在台外商不約而同指出台灣在諸多硬體面、法規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包括持續促進兩岸經貿正常化及自由化,土地取得的問題、外人來台的管制、便捷申請流程、簡化行政稅務系統及落實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等。此不僅對吸引外商來台投資有關鍵作用,對台灣本身產業升級也相當重要,故政府應將改善台灣投資環境列為首要之務。此外,ECFA是目前台灣吸引外人投資可應用的策略之一,因此,為了使外商來台投資具有迫切性,且避免其他國家與中國大陸洽簽FTA後,外商喪失來台投資的誘因。政府應積極進行ECFA後續談判事宜,朝加快商品降稅速度、爭取更有利進入條件的方向而努力,以進一步擴大ECFA的商機,增加對外商企業的吸引力。不過,最根本之道還是要積極與主要貿易國家洽簽FTA。 

研究結果亦發現,近年來日本的生產環境持續惡化,讓許多日本中小企業開始思考對外投資的可能性,而這些日本中小企業正是台灣應該鎖定的招商對象,尤其是技術上具有優勢的企業。唯很多仍在日本經營的日商對ECFA不夠瞭解,反應台灣對日的宣傳仍不足夠,台灣宜再加強對日的宣導工作。最後,政府亦應持續觀察TPP、中韓FTA、中日韓三國投資協議及FTA的發展,並研擬台灣因應之道,避免ECFA效益被稀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