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國大陸資源累積模式與經濟發展之研究 

編號: CM0019

作者: 張榮豐

價格: 已絕版

出版日期: 1990.05

圖片檔

摘要:

本文首先探討中國大陸在1979年經濟改革前,獨特的資源累積模式。中國大陸此一獨具特色的資源累積模式,主要係由產業及所得兩大政策構成。在產業政策方面,主要是採取優先發展重工業的辦法,來為其資源的累積創造物質條件,而達到強迫儲蓄的目的。在所得政策方面,主要內容有二:其一是運用農工不平等交易條件(Terms of Trade)來抽取農業剩餘,具體的辦法是統購統銷制度;其二是透過對工資總額的計畫與控制,來抽取非農業部門的生產剩餘。本文利用獨買理論及尤拉定理(Eulers Theorem)分別估算其農民及工人受剝削的程度。在以上資源累積模式的運作下,中國大陸在1952~1978年間的總合儲蓄率平均高達27.8%。

在經濟發展策略方面,由於受上述資源累積模式的影響,中國大陸係採取了不平衡成長(Unbalanced Growth)的策略。理論上言,在中國大陸此種經濟發展策略下,其經濟發展的成敗,實繫於以下三個條件是否能夠滿足: 


1.在冶金、機械電力、煤炭等核心部門間的投入──產出之間,供需是否能夠平衡成長。 

2.維持勞動者基本生活所需之糧食,與經濟成長是否能夠配合。 

3.就長時期言,此一不平衡發展策略,是否足以使其相對豐富的資源──人力,做最有效之分派。 


最後經由本文之研究發現1979年以前,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並未能充分滿足以上三個條件,因而這也是造成其日後實行經濟改革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