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總統上任後兩岸經貿關係政策思維座談會實錄 

編號: PP0018

作者: 麥朝成主編

價格: 已絕版

出版日期: 2000.06

圖片檔

摘要:

政策建言


背 景 分 析

  經過激烈的角逐,陳水扁先生及呂秀蓮女士以39.6%的得票率,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任的總統與副總統。在競選期間,陳總統當選人在其「中國政策白皮書」中釋放出許多改善兩岸經貿關係的政見,但面臨選前大陸「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政策」白皮書的文攻,在選後又面臨中共「聽其言、觀其行」的壓力,如何緩和兩岸之間的對立情勢,以經貿活動的進一步開放來增進互利互信的空間,成為新政府亟需力即面對的難題。另一方面,兩岸預期在今年之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在新的世界經貿活動的架構下,我們也必須對過去存在的兩岸經貿互動架構及相關政策加以調整。

  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希望能深入地檢視陳水扁先生在選前提出的大陸經貿政策構想及具體政見,並檢視現階段兩岸政經形勢的內涵及其未來發展的脈絡,向新政府提出適時的建言,以善盡政府智庫的職責,爰舉辦此次論壇會議。
 

具 體 問 題
政 經 意 涵 與 因 應 對 策

1.新政府的政策取向

兩岸政治(國家主權定位)的爭議是現今兩岸關係難以順利進展的根源。


兩岸問題的解決必須透過兩岸雙邊的協商、妥協,不可單方面的設想如「單向直航、獲利共享」,不太可能得到大陸方面的同意與支持。


三通(主要是通航)問題在事務性層級兩岸已有具體共識及規則,但在國家主權上的定位分歧,才是決定三通能否進行的主因。
 

2.新政府在兩岸關係中如何兼顧政經層面的矛盾

以「經濟安全發展戰略」來兼顧「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這兩大目標;用「發展」來解消「風險」,用「發展」來鞏固「安全」。因此戒急用忍政策應加以修訂。


如就資金供需角度思考,開放金融業赴大陸投資應較開放陸資來台較為迫切,開放金融業投資可協助台商在大陸的資金融通,而目前大陸尚屬資本短缺之地,短期之內尚無大舉對外投資之能力。


開放陸資來台宜謹慎,應循序漸進,逐步開放,尤應做好相關的金融監督工作。


新政府及新執政的民進黨應多瞭解大陸當局的想法及決策模式,作為制訂兩岸政策的重要根據。
 

3.當前大陸經貿政策的定位
  擴大兩岸經貿互動,可以充當目前兩岸政治陷於僵局的減壓器。

  目前兩岸在國家主權定位上的歧見,使得兩岸在事務性商談過程中的模糊空間大為縮小,使得經貿談判亦難有所突破。暫時凍結「兩國論」,或尋求「一個中國、暫不表述」的共識,是短期內解決兩岸爭議,促進兩岸經貿互動應思考的途徑。
 

4.兩岸經貿互動的可能發展趨勢

國內對夕陽工業實行關稅或進口配額式的貿易保護,雖可以在短期內維持這些部門的就業,提高工人的工資,但其長期的效果卻不利於國內的經濟發展,因為此舉提高了生產成本,進而加速了技術和資本從台灣移向大陸。


兩岸貿易自由化將使台灣低技術勞工薪資下降,因為當大陸勞動密集產品大量進入台灣,會使本地勞力密集產業工作機會減少,從而抑制了這類型工作的薪資水準。如果台灣產業升級順利,快速擴大高技術密集產品的出口,可以提高高技術產業勞工工資水準上升。其結果雖未必會造成台灣平均工資的下降,但會造成高低技術勞工薪資的擴大。


台灣產業移往大陸之後,台灣產業用地的需求勢必降低,價格也將呈下降走勢。近年來,國內傳統產業出售原有工廠用地,或將土地作其他用途的處分的事例不少,可見工業用地已逐漸充裕。如能制定可行的土地使用改變方案,增加生活、休憩及商業用地的供給量,平抑房地產之價格,也等於提升了實質國民所得。
 

5.兩岸經貿長期互動應注意的問題

增加高科技人力的供給,除了自我教育培訓外,加強吸收大陸滯留的海外高科技人才是比較有效、可行的方案。政府宜在相關法令上加以鬆綁,以利國內相關單位從事吸收大陸在海外的高科技人才。


加強低收入勞工的社會保障制度,兩岸經貿互動日趨市場化的趨勢,未必會造成台灣平均工資率的下降,但會造成高低技術勞工薪資所得差距的擴大。政府固然有責任提供低技術勞工培訓機會,使其能移轉到高技術密集產業中就業,但對一些轉業有困難的族群和階層(如原住民等),宜提升其所需之相關社會福利措施,造就一個共存共榮、和諧穩定的社會。


預謀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台灣製造業的土地需求將會隨著兩岸經貿互動日趨市場化後降低,目前製造業將生產用地申請改為住商用途者也日漸普遍。展望未來,土地價格高漲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何因應這種趨勢,重新擬訂新的土地使用政策,是政府需要思考的新課題。目前政府打算再修正的農地政策,亦應考慮未來兩岸經貿發展的影響,再行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