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入勞動市場之工資差異:臺灣專上畢業生之調查分析 

編號: EP0130

作者: 苗坤齡、吳惠林

價格: 已絕版

出版日期: 1990.11

圖片檔

摘要:

本篇論文主要是依臺灣專上畢業生畢業八個月及一年八個月資料,觀察他們在勞動巿場上的工資差異現象,其中性別及教育水準不同對工資的影響程度,是本文主要探討的主題。 

研究過程中,首先對國內外研究工資決定及工資差異的相關文獻做一有系統的整理,而後以青輔會調查的『專科以上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資料探討下列問題︰(1)如何提昇工資方程式的解釋能力?(2)利用嚴謹的實證方法估測工資差異內是否存有性別歧視?(3)臺灣專上畢業生在投入勞動市場後所產生之工資差異是否說明教育在勞動報酬上佔有舉足輕重之地位? 

在提昇工資方程式的解釋能力方面,我們由Mincer的人力資本薪資模型為基礎,發展為特徵性工資模型,最後則更進一步引進個人對工作各項滿意程度的事後資料,發展成擴張模型,同時為考慮樣本可能會產生選擇性偏誤的問題,在特徵性工資模型及擴張模型中,我們分別以OLS估計法及Heckman的二階段估計法來估測工資方程式。隨著工資模型的擴張,我們發現,調整後的判定係數會有遞增的趨勢。 

  在估測男女及各教育群組間的工資差異部分,乃分別採用Oaxaca(1973)的工資差異分解方法,以及結合 Dolton & Makepeace(1986)考慮樣本選擇偏誤及Cotton(1988)在非歧視下的分解法來說明。估計的結果得知,女性在勞動巿場上受到的歧視程度,以Cotton在不存有歧視下的分解模型較為適用;以這種方式分解的結果使女性專上畢業生在工資上受到歧視之部分較Oaxaca分解方式估計的結果平均下降了約35%,我們因而了解男女專上畢業生間的工資差異純粹是由歧視所導致的部分並沒有想像中的嚴重,其僅介於30%至39.9%之間,另外能力差異能夠說明男女平均工資差異的25%以上。由本文估計的結果與國內外各相關文獻比較,得知臺灣勞動巿場上的性別歧視不因教育程度的提昇而消失或減弱,同時臺灣的女性在勞動巿場上受到的歧視程度與國外女性相近。 

有關不同教育水準的工資差異分解中,以非歧視下的分解方法說明專科與大學畢業生的工資差異,雖使專科畢業生在工資上所受的不利程度下降,但仍高達45.3%以上,而能力差異所能解說的兩者工資差異的程度最高僅達32.6%,最低甚至低到-1.5%,表示即使專科畢業生的平均生產力大於大學畢業生的情況,勞動巿場並沒有將工作報酬完全反映在他們的工作的生產力上。另外對大學畢業生待遇上的優渥程度所能說明兩者工資差異的程度,在Mincer 的工資模型中為13.4%至 25.9%之間,在特徵性工資模型及擴張模型則為16.3%至28.5%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