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台灣與其貿易競爭國人力供給之比較研究 

編號: EP0070

作者: 林荔華

價格: 已絕版

出版日期: 1985.06

圖片檔

摘要:

臺灣近二、三十年來快速之經濟成長,具有外貿「比較利益」的勞力密集產業貢獻厥偉,而充沛的人力供給,乃勞力密集產業得以蓬勃發展之主因。然自1970年代中期起,由於臺灣低廉人力之優勢漸為較晚開發之國家所取代,以及出現全球性經濟衰退引致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等因素,皆影響臺灣勞力密集產業之繼續發展,工業結構面臨由勞力密集產業升級至技術密集產業的階段。因此,今後臺灣地區人力供給趨勢,關係著技術密集產業之能否順利開展與茁壯,對臺灣未來經濟發展頗具決定性影響。本文旨在分析臺灣近二十年來人力供給之數量、素質及結構變動情形,以及未來十五年(民國七十年至八十五年)人力供給的可能趨勢,並與美、日、新加坡、香港、韓國、菲律賓及泰國等七個競爭國比較。 

本文所分析之八個國家在未來十五年(民國七十年至八十五年)勞動力之成長皆將較過去一、二十年為緩。臺灣之勞動成長率可能和香港類似,但將低於菲、韓、泰三國。 

就本文六個亞洲開發中國家計算其入學率指標發現,各國未來十年之新增勞動力絕大部分至少具有小學教育水準;初中以上之新增勞動力所佔比例,臺灣可能次於韓國;至於高等教育之新增勞動力所佔比例,臺灣可能低於菲律賓,但若韓國繼續維持其高等教育入學率之快速成長,則在短短數年後,上項比例臺灣可能又將低於韓國。上述結果意味著在未來十年內,臺灣可能漸失其相對於其他亞洲開發中國家的勞動力素質優勢(以勞動力之年齡結構、教育程度、行職業組成及從業身分等指標衡量)。 

此外,教育品質對未來勞動力素質亦有重大影響。師生比指標之結果顯示,臺灣近十年來中、小學教育之品質已獲相當程度之改進,然大專教育則略為惡化。不過各教育階段之品質,臺灣大致仍皆優於菲律賓及韓國,可能略遜於新加坡。至於未來十年亞洲各開發中國家高等教育之重點可能仍將致力於擴展科技類教育(尤其是工程類科)。 

今後有關人力政策之重點應減少對勞力密集產業之依賴,並積極提高勞動力素質,改善各級教育品質,防止人才外流及吸引人才回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