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台灣的貨幣政策 

編號: EP0050

作者: 蔣碩傑撰、吳惠林譯

價格: 已絕版

出版日期: 1984.07

圖片檔

摘要:

臺灣近二、三十年來驚人的經濟發展已成為世界開發中國家的典範。其所以如此者,扼要的講,是由於臺灣最先放棄了戰後初期風靡全球的凱因斯學派的貨幣政策,而轉向於巿場機能的尊重。雖然在這二、三十年的過程中由於有關當局的人事更迭和輿論界不當的偏持,貨幣政策的決定與執行有多次呈現搖搖擺擺的現象。但在大的趨勢中,臺灣畢竟未被荒謬的想法所誤,而終於自力發展起來。 

臺灣經濟發展的經驗或教訓,可歸結如下的四點︰ 

貨幣供給增加率(M1)的控制,已經證實為貨幣管制的主要工具。為保證合理安定的物價水準,必須選擇一種理想的貨幣供給增加率。據我個人的研判,七十年代的臺灣貨幣增加率,每年應不超過10%。 
銀行決不可任意創造貨幣而以人為的低利率供給企業界。銀行對企業界的融資應來自大眾的自願儲蓄。 
利率應由自由的貨幣巿場以競爭方式來決定,不應由貨幣當局隨意決定。為促成自由競爭的環境,應允許金融機構自由成立和退出。 
當出超擴張太快形成通貨膨脹壓力的時候如不想以通貨升值來抵消,就應採取放鬆進口限制的辦法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