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低度開發國家的通貨膨脹理論 

編號: EP0048

作者: 蔣碩傑撰、吳惠林譯

價格: 已絕版

出版日期: 1984.07

圖片檔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開發中國家的通貨膨脹理論。在探討的過程中,首先扼要地指出︰任何地方(包括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通貨膨脹,都是太多的貨幣在追逐有限的物品供給所致。所以筆者在現在流行的兩種通貨膨脹理論──需求拉動論與成本推動論中,接受前者,不贊同後者。因為單憑成本推動論不僅不能圓滿解釋通貨膨脹的真相,反而給貨幣當局在通貨膨脹中推脫責任的藉口。 

其次,本文分析發現在每個開發中國家的長期通貨膨脹幾乎都來自三個共同的主要來源︰一、政府要靠創造貨幣以彌補預算赤字;二、銀行體系要靠創造貨幣對企業作「超額信用的擴張」;三、銀行體系也要靠貨幣來購買和累積外匯資產。 

接著,本文將第二次大戰後開發中國家選取二十七個以比較三種來源的通貨膨脹的相對重要性,這裡是利用國際貨幣基金所蒐集的1961至70和1971至80這兩個十年間的資料。研究的結果,我們發現在第一個十年內政府的赤字預算似乎是開發中國家通貨膨脹的首要來源;對企業的超額信用擴張,則居其次。在第二個十年內,後者的重要性似已超過前者,也即銀行體系對企業的超額信用擴張成為首要來源。至於因國際收支盈餘而導致國內通貨膨脹的比重,在兩個十年當中都居末位。 

第一種來源的通貨膨脹在第二個十年內之比重漸減的原因,是開發中國家的租稅機構的效率日益改進,因而以通貨膨脹方式彌補赤字的需要隨之減少。可是第二種來源的通貨膨脹,卻由於凱因斯學派的貨幣理論在開發中國家特別具有迷人的魔力,其重要性不僅難望其減退,恐不免還有繼續增高之可能。 

就實質 GNP成長率和物價膨脹率之間的關係講,實證結果告訴我們︰即使在第一個十年內物價膨脹率的提高也未對實質產出的成長率有任何顯著的正刺激效果。在第二個十年內,提高通貨膨脹率竟顯示對實質所得成長率有妨礙性的負作用。實證結果與我們的先驗理論是一致的。 

最後,本文特別指出︰引起開發中國家通貨膨脹的主要因素中,銀行體系對企業的超額信用擴張,已經取代了政府向銀行的借款而躍居首位,這種情形,是流行的凱因斯學派貨幣理論所促成的。為扭轉這一局勢 ,也即為消除羅伯森(Robertson)教授所說的「盜竊行為」,我們的經濟學家至少應停止再傳播流行中的凱因斯教條,盡力向大眾闡明通貨膨脹的事實真相和其確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