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共工業生產函數初探 

編號: EP0107

作者: 李華夏

價格: 已絕版

出版日期: 1987.03

圖片檔

摘要:

本報告嘗試用生產函數來分析中共在1952~1983年間工業發展的成效。首先,作者對於以巿場經濟生產函數理論解釋計畫經濟生產安排現實是否適當的問題,稍做理論上的探討。其次,關於資本存量的數據,本報告也參照中共對資本相關的定義而歸納出三種前推後推的公式予以估算,結果尚稱滿意。 

至於實證方面,本報告用寇.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共估計了三條代表不同時段的迴歸式,發現中共的工業生產彈性皆有統計上異於一,但係數之和卻呈現規模報酬不變的現象。復又以平均職工的工業淨產值做因變數,全民所有制工業部門的平均工資做自變數,仍得出中共工業生產屬規模報酬不變的推論。再拿生產函數迴歸式包括「一五」、「二五」及「調整期」時段所估得的資本及人力的彈性係數各為0.48和0.65,與含文革之「三五」、「四五」、「五五」、「六五」前三年所估得之對應彈性係數0.14和1.05相比,可印證中共在1952年到1965年間確實過於強調重工業之發展。 

本報告還發現用虛擬變數來判斷「大躍進」及「文革十年」的變動對中共工業的影響時,在統計上並不顯著。因此,提出中共工業生產的良窳是受其積累率變動的影響這個假設;換言之,積累率變動的大,工業生產就下降,積累率變動的小,工業生產就好轉。惜限於資料,無法深論。本文最後藉執行成本的觀念來解釋巿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組織型態上彼此優劣之處,從而引伸出集權組織存在經濟發生困境時,轉而發展輕工業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