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共機械製造工業與電子工業之研究 

編號: EP0099

作者: 高梓澤、王思粵

價格: 已絕版

出版日期: 1986.10

圖片檔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中共的機械工業,且文中所稱之機械工業是依照中共的廣義定義──包括機械製造工業(其中包含電子工業)、金屬製品工業及修理工業三大類。但因本文之研究重心置於通常所謂的機械工業及電子工業,為求嚴謹起見,故將題目限定於二工業上。然而部分說明仍及於整個機械工業。 

茲將本文之主要發現摘要如下︰

(一)中共機械工業總產值在1949~84年間的成長表現出兩高峰、兩低谷的型態。大致說來,機械工業在六十年代以生產資料較突出,而在1979年(經濟改革)後幾年,生活資料的生產受到普遍重視;但1983年後生產資料的增產又恢復為快於生活資料的增產。近期中共機械工業應可繼續增長,其生產資料的成長仍可增加,而生活資料的成長雖稍有減緩,但仍可保持高速成長。電子工業則尚落後於一般工業國家水準。 

(二)中共機械工業的重點在沿海,而三大都巿(上海、北京、天津)更為其中的重點。1981~83年其區位分佈有均勻化的趨向,三大都巿及陜西有機械工業高集中度的現象,反之,新疆、雲南和安徽等地的集中度則偏低。 

(三)機械工業佈局皆能與中共農業、工業、輕重工業地區佈局配合;與全民所有制工業佈局相關程度較高;而與大中型工業企業佈局相關程度之上升(與小型工業企業相關程度降低)。就工業各部門而言,其佈局與重工業產業部門的相關程度高於輕工業產業部門。 

(四)在機械工業的技術水平方面,其農機生產著重於解決農業運輸問題。動力機械中發電設備及內燃機的技術水平尚不足。工具機的數控技術等先進工藝有待發展,但其具有較先進的材料(刀具與磨具)科技。其機床生產中高精度及大型機床比率偏低,絕大多數為中小型普通機床。工業設備生產技術以重工業設備發展較快,輕工業設備遲至八十年代方才成套。航空工業方面,除尚未掌握生產衝壓引擎技術外,已可生產其他各型航空引擎,技術實力相當強。 

(五)中共電子工業研究創新能力落後於西方約十年,規模經濟(商業化)生產電子產品的時間則較西方遲十五年。其電腦工業與西方的技術差距快速縮短中,近期可推出第四代大規模積體電路電腦。 

(六)中共機械工業的海外巿場中,在經濟開發國家群以金屬品為主力競爭產品;經濟開發中(或落後)國家群中金屬品與機械製造產品併重,全部海外市場仍以金屬品為主。而電子工業產品中,「收錄音機」一項在全部海外巿場中皆具競爭力。 

(七)從全世界的觀點來計算相對出口績效指數,中共機械與電子產品的出口競爭力皆較臺灣為弱。但若觀察中共上述產品的主要出口巿場──香港和新加坡,則可發現其仍有數項產品頗具競爭力,而對臺灣同類產品構成競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