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共紡織工業的發展與佈局 

編號: EP0077

作者: 靖心慈

價格: 已絕版

出版日期: 1985.09

圖片檔

摘要:

本文從工業佈局的角度出發,說明佈局與工業發展有著密切的關連,好的佈局能有利於發展,壞的佈局則不利於發展,而發展的結果卻又形成了實際的佈局,由此再分析實際佈局形成的區位因素。文中首先談到中共工業佈局的指導方針,從1953年採有限額建設大、中型工業的重點佈局更改為1958年所採全面發展小型工業的均衡佈局,最後在1978年又改為「揚長避短」的發展方式。在這種指導方針下,中共紡織工業的發展,可分兩個層面來看︰ 

(一)就整體面來看,共可分為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恢復時期,沒有工業佈局的指導方針,只在儘量恢復原有紡織工廠的生產能力;第二個階段為棉紡織工業大規模建設時期,在有限額重點佈局的考慮下,中共在北京、石家莊、邯鄲、鄭州、咸陽和西安等地建立了新興棉紡織工業基地,並且也注意到天然纖維原料供應不穩定的問題,而開始發展化纖工業;第三個階段為1958年時中共與蘇俄交惡,以致資金技術來源中斷,中共不得不放棄建設大、中型紡織廠,轉而全面發展小型地方工業,於是大陸出現許多「小而全、大而全」的紡織廠,導致原料分配出現問題,加上1960年起三年的乾旱,原料問題愈為嚴重,中共就只有走上積極發展化纖工業之路;第四個階段中共開始大量建設化纖工廠,但因其建設周期較長,短期間不僅沒有解決原料的問題,反而發生資金不足的問題;第五個階段中共在重重問題之下,決定用「揚長避短」作為經濟發展方針,並宣佈實施「六個優先」原則支持紡織工業的發展,從此紡織工業有了比較快的成長。 

(二)就行業別來看,可分成棉、化纖、毛、麻、絲等行業,棉紡織工業在1952年起有限額的建設大、中型紡織廠,有著不錯的發展,然自1958年起全面發展小型棉紡織廠後,其成長就非常的緩慢,直到1978年以後才逐漸有所改善。化纖工業在1957年開始生產,但真正的發展則在1960年代中期以後,目前的產量已達73萬噸,與棉織工業共為中共紡織工業的主力。其餘毛紡、麻紡和絲綢三種紡織工業過去的發展都有限,近年來受國際巿場發展的影響,有逐漸重要的趨勢。以上五種行業的共同缺點是在大陸西半壁的發展有限,以致許多資源仍未充分利用。 

中共紡織工業在這樣的發展下,形成了目前的實際佈局,而這佈局的形成與那些區位因素最有關呢?經過吾人實證後發現與運輸因素中的水運最有關,其次為原料的分佈,再其次為發電量的能力、各地消費的水平和各地的勞動力供應。這意味著中共因為能源有限,以致鐵、公路運輸成本高昂,紡織工業的發展為了避免使成本過高,因此佈局的發展走向水運便利且原料豐富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