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共鋼鐵業之研究 

編號: EP0032

作者: 高梓澤

價格: 已絕版

出版日期: 1983.07

圖片檔

摘要:

中共鋼鐵產出為多種工業的中間投入,在其國民經濟中居於重要地位,本文乃就鋼鐵業的供給與需求,及其和國民經濟的關聯加以探討。 


先介紹中共工業統計制度,馬克思主義生產過程和各項經濟指標,進而討論產值統計。由於中共產值統計意義不清楚,我們對供給面的討論採取物質平衡法(實物面的投入產出法)為主要研究方法,需求面則說明中共鋼鐵的流向和流通渠道的改變,至於鋼鐵業與國民經濟的關聯,就以產業關聯程度表來解釋。

  

中共鋼鐵生產,以大陸巿場為導向,出口量相對地相當少。1949~82年上半年八個時期中以1949~52年成長最高,1958~60年居次,但大躍進時期(1958~60年)的成長大部分來自土法煉鐵鋼的迅速增長,並不實在。1953~57年的成長雖居第三,因為主要是現代煉鐵鋼的增長所致,比大躍進時期穩健得多了,其他各時期的成長較低。生長趨勢依產品和半成品而言,鐵礦、生鐵的生產增長逐期下降,粗鋼及鋼材的生產增長降至1971~75年為谷底後已反轉上升。生產技術方面,煉焦技術近期有進步現象,煉鐵技術較成熟,煉鋼和軋鋼較落後。原料供給方面,鐵礦生產的落後和廢鋼鐵供給的缺乏形成中共鋼鐵生產的瓶頸。工業佈局方面,其上下游安排合理,具連續生產、集中度高的特性,和煤產的分佈也能配合,但長期言,必須重作調整,否則將加重運輸的緊張。 

鋼鐵需求以機械、基建、金屬加工品等工業為主,近年鋼鐵進囗增加,自給率下降。由於產銷脫節,鋼材庫存量相當大,形成嚴重問題,中共以加入巿場調節(企業自銷)的方法企圖活潑巿場,打通流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