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國大陸與新加坡間經濟關係之研究 

編號: EP0136

作者: 史惠慈

價格: 已絕版

出版日期: 1992.01

圖片檔

摘要:

隨著中共對外開放政策的施行,以及亞洲四小龍面臨輸出惡化的事實,中國大陸與亞洲地區各國間(包含四小龍)之經貿關係愈來愈密切。其中新加坡不僅身為四小龍中唯一與中國大陸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且為東盟國家中主要的轉口貿易國、亞洲之金融中心,具有相當特殊的地位;同時,我政府有意以新加坡取代香港成為臺商轉赴大陸投資的投資之中介地,是以有必要對新加坡與中國大陸間之經濟做一番探討,以了解新加坡與中國大陸間貿易往來和經濟合作的關係。 

依文中的敘述與分析,了解中星間貿易及經驗合作之主要特點如下︰ 

1.整體而言,1985~1989年期間的中星間的貿易呈穩定成長,但新加坡對中國大陸之輸出相對較不穩定;其次,兩者間進口商品的差異性自1985年前呈日益縮小的現象,但1985年後則起伏不定。在商品集中度方面,新加坡自大陸的進口產品集中的情形較嚴重,多為原材料項目,在觀察期變化極微,不過多元化傾向較強;中國大陸自新加坡進口方面則以輕工業原料及機祴產品為主,在觀察期間變動極為頻繁,且有集中度上升之趨勢。 

2.中共出口商品在新加坡巿場相對於其產品在其他國家或地區而言,其具相對競爭的品項80%為天然資源及初級原料;而在美國、西德、或日本巿場,隨著巿場經濟開發程度的升高,其具相對競爭優勢的品項屬製造品所佔之比例逐漸上升。其次,1988年以前中共出口商品在新加坡巿場相對其他國家或地區而言,與在美國、西德、或日本巿場類似,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大陸具強勢出口競爭力的產品逐漸上移掌握優勢,取代期初高序位產品改變產品結構及組合;但1988年以後則無明顯年距愈小、相關係數愈大之情形,顯示中共出口商品在新加坡巿場相對其他國家或地區而言,其具相對較強出口競爭優勢的產品序位排列變動頻繁,起伏不定。 

3.理論上中星兩國間之貿易,係呈相當微弱的互補性貿易型態,以大陸出口天然資源及初級原料為主;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製造品方面逐年出現微弱競爭的徵兆。目前大陸對新加坡的出口方面大致依此潛在貿易結構決定,但在新加坡對大陸的出口方面,則礙於資料的限制,無法由此顯示出其確實的潛在貿易結構。 

4.新加坡資金主要以直接投資型式流往大陸,為中共引進外人投資前六名國家或地區之一。不過新加坡商人對大陸之投資規模並不大,且其協議投資實現率較一般外商低很多;至於投資之項目類別,已往集中於旅遊及酒店業,最近一、二年轉向製造業、高科技及交通通訊方面發展。 

5.其次中國大陸在新加坡的投資企業並不多,僅僅佔其海外投資企業的2.53%,多屬金融保險及服務業,此乃與中國大陸和新加坡間已存在之工業差距、新加坡之經濟發展特色及未來發展政策,成為開發高科技自動化生產的設計中心有關。另外中共亦積極推動在新加坡舉辦多項產品促銷會,以圖利用新加坡特殊之地理位置及現代化設施等優良條件,進一步拓展對外貿易。 

6.新加坡並非中國大陸的主要對外借款來源,其對大陸的借款僅為中國大陸對外借款的0.5%~3%。 

7.就中國大陸在新加坡之承包工程及勞務合作方面︰前者佔中共對外承包工程的比例極微,僅佔0.01%,且1986年後中共即不曾在新加坡承包過工程;至於勞務合作所佔比例稍高,佔中共勞務輸出總值的2.38%,但整體趨勢上除1985年稍降外,餘均呈逐年遞增的形勢,顯示尚有發展的潛力。 

8.新加坡對中國大陸之勞務輸出,主要為技術諮詢和管理方面等知識的輸出。 

基於以上的分析建議,中共與新加坡應從改善出口結構、提高產品品質、設計及包裝,來迎合出口巿場的需求方面著手,以突破目前雙方互補性高又具微弱程度競爭型式的貿易型態。同時,兩者應更加強金融和商務等其他異於貿易方面的合作,以追求互補性的經貿關係。至於,新加坡對中國大陸的技術轉讓方面,雖然新加坡的技術轉讓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現代化有不少助益,但礙於現實及能力,短期間新加坡祇能向中共提供中高水準的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