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十大後中共經濟重心在哪? 學者:突出「實體經濟」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二十大當中的政治報告,揭櫫內外各領域的政策動向,而經濟發展面向,學者分析該報告的經濟戰略突出實體經濟,但在很多具體問題上並沒有清楚說明,同時,未來仍要面臨四大挑戰。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17日在「解讀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座談會上指出,這次二十大報告針對過去10年經濟成就有所交代,包含建成「小康社會」、GDP比重占全球18.5%,提高7.2%、穩居第二。規模上,貿易總量全球第一,製造業規模從高階到低階都有,供應鏈完整性是全球少有;從專利數來看,量子通訊等領域做了不少;也生產了大飛機。

但是劉孟俊指出,對於能否稱為「創新型國家」,有點需要保留。他強調,在中國大陸經濟裡面,很少看出哪種產品是中國領先全球第一個產生出來的,如美國是iphone、特斯拉等等,「中國講說創新型國家,我們需要有點保守」。

對於這次報告提到「高品質發展」,劉孟俊也表示,以前的經濟增長是量、接下來是質的發展,「對中國未來經濟是不是能夠從量增長,這邊就可以迴避、不要去談量的增長,帶大家進入質的增長這塊進行討論,這是埋下伏筆」。

至於整個經濟戰略,劉孟俊分析是突出「實體經濟」,他認為,大陸可能是看到美國、歐洲「脫實向虛」、開始「再工業化」,也說經濟增長還是要強調實體經濟。「所謂實體經濟,是看得到的,一級產業、二級產業,對第三級產業服務經濟這塊相對比較保留,象徵習近平對於經濟價值創造,還是主要來自於『勞動』這塊」。

此外,這次二十大報告在許多經濟層面都是語焉不詳。劉孟俊指,包含公有跟非公有制的融合沒講清楚、利用數位網路造就經濟成就但同時又擔心反壟斷、農村脫離貧窮進入小康社會,但如何避免貧困返貧,重點放在農業,城市貧窮、家庭貧窮都迴避不談;此外,「共同富裕」也未見說明。

最後劉孟俊提到,二十大之後還應觀察大陸如何因應四大經濟挑戰,包含龐大金融債務風險、推動經濟成長的作為不明確、人口紅利減少與人口結構老化、中共更多介入民營企業等。

資料來源:2022-10-17 17:02 聯合報
記者:廖士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