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離岸風電遴選 政商介入綠影幢幢 國產化效果不彰 蔡政府恐被當「盤仔」 砸大錢又拿不到國際技術 缺電危機仍在

離岸風電進入第三階段開發,有意競逐的廠商爆棚,競爭相當激烈 ,政商關係介入角力的傳聞甚囂塵上,但是所謂技術「國產化」,卻 成效不彰,可見「風電真是門好生意」。

第三階段風電開發到底有哪些廠商可入選,必需根據技術、財務、 和產業關聯,即國產化程度等項目,透過遴選產生,再進入價格評比 程序,但不少專家對整套程序表示質疑,認為上下其手的空間太大。

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陳中舜認為,目前遴選制度的公 平性和公開性都有待加強,需要更大的透明度。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建 議該先用價格競標,再來遴選。

由於過去台灣能源產業向來是個封閉領域,必須要經過政府特許, 企業才能在油氣及發電等領域經營,油電這類獨占行業產值驚人,回 收穩定,只要釋出一小塊,就是非常龐大的利益,其中便出現了很多 政商關係的模糊地帶,國民黨時代核四曾被質疑有國庫通黨庫之嫌, 如今改朝換代,民進黨執政,風電並沒有完全釐清社會的疑慮。

因為反對核能,一些傾向民進黨的環保人士和民進黨政治人物本來 就是台灣早期風電的推手,當時或許有理念,但進入能源開發領域後 ,發現台電保證收購再生能源,等於獲利保證,如今民進黨執政,風 電的餅更大,更令人垂涎,哪些風電企業有綠營人脈,哪些風電企業 是綠營金主,開發商邀請有力人士進駐、某某高層介入協調等耳語更 是不斷。

離岸風電開發商固然有丹麥沃旭這種有技術,及母公司財務背書支 持的國際企業,但也有開發商不具太多技術能力,財務底子也不夠, 卻能以「無追索權」融資方式,取得資金,也有開發商一得標就要釋 股,儼然是買空賣空,拿著執照,大玩金錢遊戲。

另外,在國產化方面,依目前作法,台灣在風電關鍵技術上很難作 到真正國產化,有些零件就算國產化,也沒有出口競爭力,例如風機 的關鍵齒輪箱,國內就無法製造,首艘的運維作業船(SOV)還是越 南製造,先前還有國民黨立委召開記者會,質疑基椿向韓國進口,有 違國產化的宣示目的。

其實國產化不彰主要原因是,政府雖然端出高價,但由於蔡政府急 著在2025年以前讓風電達到一定比例,以解決缺電問題,在底牌已經 掀給別人看的情形下,外商到底願意釋出多少技術?令人質疑。怕就 怕,政府被不肖業者當「盤仔」後,既拿不到國際技術,又有缺電危 機,納稅人白浪費錢,如此多重損失,政府能負責嗎?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A5/生活綜合  2022/04/06
記者:許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