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0月製造業PMI 恐露疲態

  10月日經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破「榮枯線」,二年多來的擴張期就此止步。由中華經濟研究院參照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編制的PMI調查也將於明(5)日出爐,是否同樣轉為緊縮猶未可知,但估計仍將維持疲弱態勢。

  
  10月日經台灣PMI為48.7,是二年多來首次跌落50,由擴張轉呈緊縮。中經院發布的PMI也從6月開始漸露疲態,由高點58.3降至9月的53.9,雖仍維持史上最長擴張期間,但已是去年2月以來最慢擴張速度。


  觀察9月PMI情勢,全體製造業未來六個月景氣狀況指數,驟跌6.5個百分點至47.6,連續30個月的擴張情勢告終,顯見廠商態度愈趨保守。

 

  作為領先指標的新增訂單指數也續跌4.2個百分點至48.7,中斷六個月的擴張轉為緊縮;未完成訂單則連續三個月呈現緊縮。至於原物料價格指數,雖然連續15個月維持在60以上的上升速度,但續跌4.2個百分點至61.4。


  雖然美國將對伊朗實施制裁,理應刺激價格攀升的國際原油價格卻在10月走跌,本屬旺季的苯乙烯(SM)價格與國際鋼價也同樣鬆動,在對原物料價格「追漲不追跌」的慣性下,原先態度已經轉為觀望的業者愈趨保守,以致延遲下單的情況更為明顯。


  根據中經院與業者訪談調查的結果也發現,這波撤離中國的遷廠風潮,不僅僅是因為美中貿易戰,還包括「中國製造2025」的推波助瀾,中國致力產業轉型,提高環保標準與人力成本,部分無法負荷的企業只好遷離,導致為此調整的供應鏈大亂,10月情況也未明顯改善。


  但中經院認為,美國經濟數據表現亮眼,廠商的需求也還存在,因此難以據此認定景氣急轉直下,只是受到外在因素干擾,企業轉為保守觀望的態度更加濃厚。


  目前市場聚焦在關鍵的11月,包括美國期中選舉、G20川習會等重頭戲,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更釋出雙方破冰的「好消息」,也為這場貿易爭端的轉圜餘地埋下伏筆。

 

資料來源:2018-11-04經濟日報

記者:林彥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