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中弓拉滿 還沒射…電子類是觀察重點

  美中貿易戰箭在弦上,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昨天說,美國提出制裁、中國出手反制,兩國貿易戰基本上已無法避免,台灣在大陸投資金額高,兩岸生產供應鏈又緊密結合,受到衝擊會相當大。

 

  李淳說,美國祭出三○一條款,主要是擔憂中國二○二五成為「製造強國」的政策目標,怕下個世代科技領導地位,被中方取代;從美國角度,認為必須逼迫大陸回歸常態,取得先進技術要付費、並降低政府介入和補貼,但對進口貨品加徵百分之廿五的關稅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透過談判和中方自我限制。

 

  中經院大陸所所長劉孟俊則認為,現在雙方雖已「把弓拉滿、對著對方」,但還沒有射,美方張力這麼高,就是要逼中國上談判桌,延緩二○二五中國製造崛起速度。

 

  目前台灣對大陸出口,主要以電子、工具機及化工類為主。劉孟俊說,機械和化工出口到大陸是針對內需市場,若內需都不夠用就不會輸出,觀察重點集中在電子類;大陸日前公布的電子業出口美國大戶,有鴻海、廣達、仁寶、英業達,緯創等台商。

 

  劉孟俊說,台商其實很機靈,已在尋求避險,像鴻海直接赴美投資,仁寶則是轉移部分生產基地到越南,其他則專攻大陸內需市場,不會坐以待斃。

 

  李淳認為,中美貿易戰縱使開戰,「應該是激烈但短暫」,但會波段性不斷發生;即美方先下重手、逼大陸談判,等中方做出承諾,美國檢視落實程度,若沒法達標,就重新來過,再下重手、再談判。由於十一月美國將舉行國會期中改選,美國高達六成黃豆都出口大陸,北京反制清單上列入黃豆,美國內部也會有政治壓力。

 

  李淳預測,暑假結束前或九月,川普政府可能就會宣稱有階段性勝利,讓共和黨可以向選民交代。

 

資料來源:2018-04-05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