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長期產業面臨轉型升級及分散市場壓力!中美貿易戰 台灣難逃被波及

  中美貿易戰況最新進展,中國2日開出第一槍,對美國農產品加徵關稅。中美兩強相爭,中經院院長吳中書表示,台灣短期難逃被波及的命運。長遠來看,中研院經濟所所長簡錦漢更進一步示警,台灣、南韓也是對美貿易順差大國,日後可能也會被美國盯上,「要有心理準備。」

 

  中經院2日舉行3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發布記者會。恰逢中美貿易戰升溫之際,吳中書認為,現在看起來,美國總統川普意在提高談判籌碼,逼中國坐下來談判,解決貿易不平衡的現象。

 

中美談判後 可望緩解


  截至目前,美國已陸續對高科技、電信、鋼鋁材等中國進口商品加稅。中國2日也決定反擊,對水果、豬肉及相關製品等128項美國進口商品,最高課徵25%關稅。

 

  眼下中美都各自祭出關稅壁壘,吳中書直言,中美是台灣的兩大出口市場,台灣短期內出口會受波及,長期產業面臨轉型升級及分散市場的壓力。

 

  「這樣糾葛下去,大家都會受傷,」吳中書直言,兩岸、全球的貿易會受影響,就連美國進口成本也會增加,隨之而來的通膨、升息壓力,「美國承受壓力不輕。」

 

  簡錦漢也說,中美打下去只是兩敗俱傷,所幸是中美談判過後,料貿易戰有機會緩解。

 

逆差不小 台韓難倖免

 

  不過,簡錦漢警告,台美貿易逆差不小,未來難保美國處理完中美貿易糾紛後,不會回過頭採取相同方式,來對台灣、南韓發難。

 

  「(台灣)可能要有心理準備」,簡錦漢說,川普現在特別針對中國,只是是因為美對中的貿易赤字很高,時間拉長一點,貿易戰可能也會發生在台灣身上。

 

  對此,吳中書也呼籲政府,要盡快檢視台美多年來存在已久的貿易爭議,「不要講得多、做的少。」「事實上很多議題都在重複,」他說,例如美國商會過去幾年發表的白皮書中,對台灣投資環境提出的各種建言。

 

  另外,美國上周發表2018年度貿易障礙報告,有關台灣部分,除持續點名台灣對美豬、美牛進口限制外,也對我稻米採購制度等表達不滿。

 

  最後,吳中書也提醒,除貿易政策外,川普在人才、投資政策都已陸續推動,磁吸台灣人才、產業投資效應同樣應值得政府關注。

 

資料來源:旺報2018年04月03日 旺報 
記者:戴慧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