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印尼數位經濟/平台經濟發展快速 中華經濟研究院高級分析師余佩儒深入剖析

近年東協國家及印尼在數位經濟與創新轉型方面進展迅速,為協助業界了解相關發展,記者訪問在此領域進行專業研究的中華經濟研究院高級分析師余佩儒,以下為訪談內容:

問:印尼數位經濟/平台經濟發展快速,您先前文章提到:這與印尼本身廣大的內需市場有著密切的關係。請問:在東協國家數位經濟與創新轉型/新創發展方面,印尼所造成或帶動的影響有哪些? 與其他東協國家比較,包括政府政策支持、社會環境需求與企業本身作為等層面,印尼有哪些不同的有利發展特點或條件?

答:印尼新創的兩大特點,一是印尼對行動上網的使用快速成長,東南亞3.6億人行動優先,超過九成使用者透過手機連網,尤以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為全球前十大使用手機網路的國家;東南亞地區手機上網時數高於其他地區,每人每天平均達3.6小時(相較於中國大陸3小時、美國2小時),而印尼此數值更達3.9小時。二是印尼新創與獨角獸環繞數位經濟/平台經濟主題。Google and Temasek(2016)指出東南亞地區新創企業達7,000多家,其中又以印尼位居首位(2,033家)。有趣的是,截至2019年12月,東南亞地區獨角獸共有8家,其中印尼有5家(Go-Jek、Tokopedia、OVO、Bukalapak、Traveloka),皆是不可忽視的數位經濟/平台經濟下的重要產物,而這與印尼本身廣大的內需市場有著密切的關係。Google and Temasek(2017)更指出東協數位經濟的成長與當地的獨角獸息息相關,且主要歸功於以下四個產業:線上旅遊、線上媒體、電子商務、叫車軟體(Ride Hailing)。Google and Temasek(2018)指出,2018年東南亞地區的網路經濟達到72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並在2018年新增次領域,例如叫車軟體新增「Online Food Delivery」。進一步來看,電子商務領域是四個產業中成長速度最快的領域。在2018年達到23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1,020億美元。其中又以印尼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在2025年預計市場規模將達到530億美元,占東南亞市場規模超過一半。另在叫車軟體市場規模預計在2025年達280億美元,使用人數超過 3,500萬人,其中一樣是以印尼是最大市場,食品配送的成長更加快速(2015~2018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達73%)。

Google and Temasek在2016年就指出印尼將會成為東南亞國家數位經濟的要鎮,又以電子商務是印尼最大的機會。在政策面,印尼交通和信息部(Kemkominfo)和民間新創輔導機構 Kibar共同推動「1,000 Digital Startup」,目標於2020年產生共1,000家數位新創(政府僅背書,未出資)。在相關育成加速器計畫上,國有電信公司Telkom提供新創育成和加速器計畫,致力於數位科技發展下的創意經濟生態系(creative economy ecosystem),像是以Indigo新創育成計畫,支持數位創業家的全球化發展,建立起印尼的新創生態系;另外沉浸式計畫(Immersion Program),提供優秀的新創團隊至矽谷當地訓練,並引介資源。另一方面,印尼的新創市場分別從不同構面受到鄰近國家的關注。首先新加坡與印尼已建立網絡夥伴關係,像是印尼共用辦公室EV Hive與新加坡BASH的空間共享、印尼East Ventures和新加坡SGInnovate的服務共享。其次,2016年印尼與馬來西亞為新創生態系夥伴,兩國的主責單位分別是:印尼商工總會(Indonesian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Kadin)和馬來西亞創投管理公司(Malaysia Venture Capital Management Bhd, Mavcap),印尼和馬來西亞兩國皆為穆斯林為主的國家,雙方合作的考量主要借重印尼的市場潛力,以及馬來西亞的數位轉型經驗與資金。再次,2017年印尼新創94%的投資皆來自中國大陸,包括:騰訊投資12億美金給GO-JEK、阿里巴巴投資11億美金給Tokopedia、京東投資5億美金給Traveloka。

問:您先前之文章提到:印尼電子商務已成顯學,數位醫療更是未來趨勢。請就印尼數位醫療之發展趨勢及數位醫療新創的興起,提供觀察分析。另外,印尼也受到新冠疫情相當大影響,數位醫療的推展,是否讓印尼在因應疫情方面有所助益及創造新的契機?

答:在數位醫療的發展上,從需求面來解釋,東協整體醫療特性存在幾點瓶頸:基礎建設的低度開發、財政上的限制、設備和醫療人員的不足,根據WHO數據指出,東協每1,000人平均只有0.6個醫師、印尼0.1(先進國家德國3.7),仍存在待解空間。因此,解決方案導向(面對區域醫療系統的挑戰)的新創企業因應而生。近期印尼醫療市場的趨勢為數位醫療新創的興起,舉例來說,Indihealth為以社區為導向的醫療保健提供商。再者,對印尼市場而言,遠距醫療存在一定的市場,例如印尼每10,000名人口只有少於2位的醫生(相較於美國超過20位);而部分外資已在此領域,印尼本地新創有DoctorGratis,透過遠距醫療(線上諮詢)解決方案,改善消費者與醫生接觸的管道。

因應疫情的數位醫療應用的觀察─既有線上諮詢平台的跨平台整合,線上諮詢平台針對此次疫情,以既有醫師線上諮詢為基礎,提供COVID-19初步診斷,並結合叫車平台,進一步整合醫療諮詢、預約看診服務和藥物配送。以印尼線上醫療平台Halodoc與Go-Jek為例,Halodoc於平台上建置聊天機器人,用戶可透過回答聊天機器人所詢問的典型問題,藉此瞭解自己是否為高風險族群。若平台判斷用戶為高風險族群,即會引導到醫生諮詢頁面,並經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測。倘若需要進一步檢測,平台則會再次引導用戶到篩檢服務頁面,並串連叫車平台,以載送用戶前往醫療機構快篩。平台會將篩檢結果於測試後第二天,透過簡訊或Halodoc應用程式通知用戶,篩檢結果若為陽性,平台將交由醫師提供用戶關於自我隔離或住院的進一步說明;反之若為陰性,平台將與配合的藥局合作,由Go-Jek司機運送藥物到家中。

問:印尼地廣人多,城鄉差距大。在縮短印尼城鄉發展差距方面,可否說明藉由創新轉型/新創發展有助縮短差距的案例?

答:數位醫療(尤其是在智慧型手機使用的基礎上)提供解決在醫療城鄉差距的一個切入方向,尤其東協部分國家面臨醫療基礎建設尚未完善與資源短缺問題,數位醫療一些相關服務包括:遠距解決方案(telehealth solutions)、實務管理產品(practice-management products)、資料整合平台(data aggregation platforms)、消費者健康網站(consumer health portals)。隨著網路、智慧手機的滲透率成長、科技基礎建設移轉到雲端導向的服務,意味著開發創新和具成本效率的解決方案,以傳遞健康照護服務,成為新興市場跳躍式成長(leapfrog)的機會,而像印尼的新興市場成為採用新的數位醫療模式領導者。

以印尼DoctorGratis為例說明,其營運模式為結合Warung Kreasi(app開發業者)與Medika Consulting(聊天功能與社群媒體的營運),並與新加坡的社群媒體平台為夥伴關係,透過遠距醫療應用提供線上醫療諮詢、醫療資訊相關的電子雜誌以及要求管理(claim management),有效串連起醫生、病患、NGO/基金會(預防醫療協助/偏鄉)、公司(醫療保險公司/產品經理)等不同利害關係人。

問:就您觀察,台灣新創業與印尼數位新創業之間有哪些主要差異? 雙方未來是否有合作串連的機會存在? 可能的合作機會或方式為何?

答:印尼是東南亞地區最多新創獨角獸的國家,截至2019年12月,東南亞地區獨角獸共有8家,其中印尼有5家(Go-Jek、Tokopedia、OVO、Bukalapak、Traveloka),且這些新創皆是以數位新創為主的平台,依託的是在地/區域的內需市場。舉例來看,Go-Jek是「摩托車版的Uber」,服務提供三大型態,包括:「GO-JEK」、「GO-PAY」行動支付、「GO-LIFE」。Traveloka提供機票和飯店預訂,目前該平台於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和澳洲等六個市場設點,與全球50多家國內/際航空公司、7萬多家飯店合作。OVO提供數位支付服務,該平台目前可用於超過 1.15 億台設備,與Grab和Tokopedia採用平台的合作;同時推動更多的金融和保險服務。相較之下,台灣最具潛力的AI新創獨角獸─沛星互動科技(Appier),為新科技導向的新創,放眼的是國際市場。

我國新創業者或有意前進印尼的夥伴(尤其是網路創業或電商業者),AppWorks Landing Pod Indonesia、Rocketindo可作為至印尼落地的重要管道/平台。在台灣與印尼新創的連結模式上可以有兩條路徑的思考,一是AppWorks Landing Pod Indonesia與印尼市場的落地串接,2017年之初創投宣布於印尼雅加達展開第一個海外拓點計畫「之初落地艙(AppWorks Landing Pod)」,以此為據點擴大東南亞新創市場的開闢,更深入了解東南亞新創市場,並帶領之初創投的校友團隊實地認識印尼在地新創公司、消費型態與模式與行銷及物流管道。二是印尼火箭(Rocketindo)為印尼跨境電商加速器,提供台灣電商的落地串連,Rocketindo作為對印尼電商市場有興趣的業者(當地、台灣甚至是全球電商),與印尼當地前幾大的電商平台(Lazada、京東、blibli等)的重要橋梁。

我國新創業者或有意前進印尼的夥伴,電子商務或廣義的數位領域(例如數位醫療),皆是印尼具發展潛力的領域。然而,新加坡、馬來西亞,甚至是中國大陸皆已布局印尼新創市場,是我國新創團隊必須正視的競合夥伴;再者,目前有部分台灣新創業者(例如EZTABLE、Appier等)把印尼視為市場擴張的重要市場,對其而言,在地化與local hire是關鍵,唯有了解當地文化消費、解當地的痛點(pain-relief),才是切入在地市場的路徑。最後,觀察印尼獨角獸皆是以發展平台為最終目標,並妥協與既有生態圈的利害關係人尋求合作之道,對台灣新創業者而言,如何打造與東協大平台為伍的營運模式,亦是可能發展的切入方向。

問:據了解,印尼新創業者在推動印尼農漁業經濟及經營革新方面,近年也有相當的成績呈現。能否請分享這方面的資訊及觀察?

答:從印尼政府計畫來觀察,印尼在西爪哇省啟動能讓稻米增產20%的農業數位化計畫。該計畫目標是讓農業更現代化,將農民變成農業企業家。若最後證明此模式對農民有益,將擴大應用於全國其他水稻產地或其他農產品。印尼國有電信公司Telekomunikasi Indonesia(Telkom)開發一個數位平台來收集農民和農場土地數據,以加快農民補助貸款和農業保險的申請。該平台未來將新增市集App,讓農民用來在線上訂購肥料和殺蟲劑及銷售產品。若收集到足夠數據,該平台也能預測未來產量。

另外因應印尼蔬果市場的供應鏈過長的問題,導致供應方長期無法直接回應市場的變動與需求、蔬果品質低落,進而壓縮下游零售業者的利潤空間。因而印尼新創「Kedai Sayur」以販售新型態解決蔬果產業問題,以去中介的方式簡化供應鏈,縮短產地、中盤商與菜販之間的距離,承包蔬果供應鏈中的上游貨源和配送流程,創造更穩定的上下游關係。菜販可以透過 Kedai Sayur 的App,以無加價的採購價格,在離他們最近的定點雜貨店內取得新鮮農產品。

問:另外,印尼政府也正積極尋求引進台灣農漁業技術與經驗和資源,在傳統上和台灣的國營企業接洽大型合作案的模式之外,就您的看法,是否有可能引進台印雙方專注解決農業需求的新創業者,以更務實地形成一個個解決需求之小團隊,增進更多合作?

答:從農漁業技術經驗和資源切入,我國中原大學與印尼全國鄉村合作社聯盟(INDUK KUD)合作,有效串連我國學生與當地企業、新創業者交流,做為雙邊學生/企業交流的平台。INDUK KUD是目前印尼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合作社組織,擁有超過1,300萬個會員家庭,主要致力於規劃與制定發展計畫與技術支援(屬扶貧計畫),先建立符合商業運轉標準的生產示範基地,逐步推廣至全印尼的INDUK KUD各個分社,為台灣廠商在印尼可直接落地的平台。換言之,印尼INDUK KUD生產示範基地(例如青果合作社),為台灣廠商有機會在印尼可直接落地的平台,未來有機會再逐步推廣至全印尼的各個分社;換言之,INDUK KUD提供印尼土地/示範場域,台灣方面可以提供設備、資金等。

另外一個路徑建議可以從數位科技合作來探討─我國「智慧農業數位分身Digital Twin Solutions for Smart Farming」技術的輸出應用在印尼當地農漁業,該技術由資策會開發,已榮獲2019年美國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農民可依據經驗及現場觀察,選擇設備參數修改,並進行修改前模擬預測做出最佳判斷,透過AI動態學習農民的經驗知識,進而達到協同運作、決策優化的效果,降低農民導入成本 50%、提高生產效率 30%。該技術可應用在農業、漁業、茶葉領域,建立全程數據化,產銷履歷可溯之品質分級技術,提高科技農民的「智慧化監控」和「精準化生產」,進而協助提升當地傳統農漁產業的生產力。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文:陳昌博 20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