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ECFA十周年系列/ECFA早收清單過時 效益逐年減

  中華經濟研究院資料顯示,ECFA早收清單實施至今,已經出現優惠侵蝕侵現象,經過最初幾年快速成長後,年增率下滑,隨著優惠關稅吸引力降低,兩岸產業結構改變,也使早收效益下降,兩岸應該建構ECFA早收清單的升級版,才能更符合經貿往來實際需求。

  中經院大陸所副所長吳佳勳表示,觀察2011年我對大陸出口早收產品,呈上升趨勢,但隨時間改變,廠商利用早收優惠關稅出口數量已經穩定,成長趨緩;2017年以來,台灣對大陸ECFA早收出口金額年增率,都低於全部貨品對大陸的出口成長率,2019年更大幅衰退16%,代表兩岸產業結構已大幅改變,ECFA帶動我對大出口成長的效益已逐年減少。

  中經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發現,從ECFA早收清單的原產地核發情況來看,對照核發原產地證明的出口金額,廠商申請產證的金額遠低於實際出口金額,前年占五成,去年六成。她推估廠商申請行政程序繁瑣有關;另一關鍵因素是,大陸近年降稅幅度擴大,許多產品即使不用早收名義,關稅已不是負擔。

  陸委會前副主委高長也做過研究,台灣輸往大陸的多是中間材,會再加工出口,一樣可享退稅待遇,也影響到廠商使用早收的意願。

  吳佳勳指出,十年下來,大陸的變化超乎想像,台灣出口大陸早收清單產業類別中,兩岸石化產業結構改變最大,大陸石化業興起,台灣出口大陸的如對二甲苯(PX)逐年下滑,且日本、南韓的石化產品替代效果明顯。

  此外早收項目的機械業產品,市場太過集中大陸。中經院研究顯示,這次疫情期間,台灣很多來自大陸的訂單不見了,向德國採購的訂單卻增加,表示大陸的機械業使用的產品在升級。

  至於金融服務業,由於大陸近幾年加速對外開放,過去給台灣超越外資的金融業優惠,現在也沒有了,讓ECFA整體效果不如以往。

  徐遵慈指出,ECFA的貿易效果遞減在全球FTA中都很普遍,這也是為什麼FTA需要定期檢討、儘快完成貨貿談判的原因。如果兩岸關係允許,雙方應該重新洽談ECFA的升級版,這是許多業者的期待。

資料來源:2020-06-26 02:32經濟日報
記者:劉秀珍、陳怡慈、戴瑞芬╱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