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台灣下半年製造業恐更差?四個關鍵讓景氣陷迷霧

  經濟部長沈榮津今(4)日直言,台灣製造業下半年的情況會比現在更嚴重,業者反映6月後的訂單不明。對此,中經院學者指出四大原因,下半年產業景氣一團迷霧,誰都看不準。
 

  中經院助研究員陳馨蕙表示,根據廠商電訪意見,業者認為即使疫情結束,景氣仍不會V轉,需要一陣子的L型盤整恢復期,不會立刻回復,且產業內部結構也會有比較大變動調整。

  陳馨蕙指出四大關鍵,一、歐美將戰線拉長,減緩醫療負荷能量,短期內不會收尾。二、雖然歐美疫情達高峰,但消費需求及商業活動不知何時轉好。三、歐美防疫停工禁令不如中國大陸強硬。四、遠距需求增溫也可能吃掉開學筆電添購潮。

  陳馨蕙指出,PMI未來六個月展望達創編以來新低,實際上,依當前的景氣變化,看未來是一團迷霧,沒人看得準;疫情爆發以來,產業已預期3月的製造業會下滑,但4月因為「需求不見」崩盤的情況,比想像中更嚴重,也前所未見。

  此外,陳馨蕙指出,歐美各國將為了減緩醫療負荷能量,將疫情戰線拉長因應,短期內不會積極收尾。

  雖然看起來4月歐美疫情的高峰已經到了,但消費需求跟商業活動什麼時後能復甦,仍不確定,包括全球貨櫃運輸大亂、原油劇烈波動,再加上失業率攀高,都牽動產業的恢復速度。

  至於下半年製造業是不是更差,陳馨蕙強調,從當前的景氣變化而言「沒人看得準」,實在很難研判後續的產業復甦發展。可以確定的是,產業將不會是V轉,需要一段時間的盤整復甦,至於會在第3季還是第4季,業者完全看不出來。

  陳馨蕙說,歐美工廠產線停工也不像陸國禁令的硬性有力,近期已經有業者要求復工,後續變化也不得而知。

  另一方面,即使復工,從大陸復工經驗也可看出復工「沒那麼容易」,從疫情緩和到產業正常上工仍有一段路要走,陳馨蕙轉述,甚至有武漢業者在4月中仍回報當地工廠100%停工。

  不過,半導體、5G等屬於長期投資布局,不會去看短期的波動而收手,產業仍有各自的興衰發展;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疫情推升「遠距需求」,帶動伺服器、筆電的需求成長,但業者也指出,這陣子因為疫情而購買的筆電,可能會排擠掉9月的開學潮。

  沈榮津今日上午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以「未來如何進行台灣產業振興復甦超前部署,避免經濟陷入通縮困境」為題,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詢。

  國民黨立委陳超明質詢時提問,目前台灣工廠產線有幾成的比率正常運作?沈榮津坦言,經濟部每二周都會與業者聯繫電訪,了解產業即時資訊,據目前掌握,下半年的情況會比較嚴重。

  陳超明指出,雖然台灣守住防疫線,穩住國內生產運作,但企業仍面臨缺工、缺訂單的疑慮,未來產業經濟的情況還不知道。

  歐美消費端的需求影響不知何時緩解,再加上美中貿易戰也可能再起,雖然疫情在上半年延燒,但下半年仍充滿挑戰,對此,沈榮津也表示認同。

資料來源:2020-05-04 22:05經濟日報
記者:林于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