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非製造業撐不住 2月台NMI創最大跌幅

  中華經濟研究院2日發布2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意外小幅攀升至52.7,主要是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為創編以來最大攀升幅度,但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除中斷連11個月擴張(數值高於50),指數更重摔14.6至40.4,創下創編以來最快緊縮速度及最大跌幅。

  中經院院長陳思寬表示,在新冠肺炎衝擊下,2月非製造業內需導向的部分產業,除面臨供給斷鏈衝擊,還有國內消費急凍與國際運輸物流中斷的挑戰。

  NMI指數四項組成指標中,商業活動指數與新增訂單指數(新增簽約客戶或業務)各驟跌26.1與20.1,分別來到30.5與34.7,均創2014年8月指數創編以來最快緊縮速度;存貨指數也是創編以來最快緊縮速度,使得NMI指數跌至新低點。

  陳思寬指出,疫情影響包括商業活動、新增訂單、存貨等指標全部大幅下降,八大產業中的住宿餐飲、零售、運輸倉儲、旅遊代訂、汽車租賃等支援服務業受衝擊較大。且對於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也同樣重挫30.1至26.6,創2015年11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同時是創編以來最大跌幅,顯示業者對前景明顯轉向悲觀。

  至於2月經季節調整後的PMI連續五個月呈現擴張(50之上),但指數僅較1月攀升1.4至52.7。陳思寬認為,總指標雖呈現擴張,但需審慎解讀,且關注個別組成項目變化,畢竟受新冠肺炎封城斷鏈等衝擊,供給端而非需求推動因素,主要是五項組成指標中的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創2012年7月創編以來最大攀升幅度,才使PMI指數延續擴張。

  中經院強調,廠商擔憂疫情造成供給面斷鏈衝擊,產業急拉貨與催料動作,使2月新增訂單較1月擴張,且當月營業天數較1月增加,季調後生產數量仍持續緊縮,主因是不少電子暨光學產業與交通工具產業,工廠或上游供應商仍面臨部分停工或缺料。

  整體製造業可說面臨訂單擴張、生產緊縮、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創新高、存貨卻轉為緊縮,未完成訂單仍呈現擴張,無法順利出貨的挑戰。陳思寬強調,廠商未完成訂單指標也是上升狀況,顯示出貨順利狀況,後續也將面對挑戰。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