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因應保護主義 兩岸共建產業鏈

中美貿易戰正在翻轉台商供應鏈,中華經濟研究院劉孟俊所長指出,因應美中貿易摩擦加劇,中國大陸經濟下行,經營風險惡化,而台灣身處全球產業鏈的關鍵地位,承受莫大壓力,管控風險成為台商當前經營重點,他預估台商跨國供應鏈將分流,分別選擇向美國或中國大陸靠攏。

劉孟俊指出,大陸發布三篇白皮書,認知到中美貿易戰將是「持久戰」,其中第一篇是2018年6月28日《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這一篇僅澄清中方對外開放的事實,第二是篇2018年9月24日的《關係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詳述與美方貿易關係和立場,第三篇是2019年6月2日發布的《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到這時候已經開始在作政治動員,激發民粹愛國主義,統一戰線,靜待主客情勢發生變化。

美國弱化全球領導地位

劉孟俊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即將迎來第二任期的總統大選,對於是否實現競選承諾,將成為選民檢視的焦點,「美國或將採取更嚴厲的對中政策」;中國大陸方面由於擔憂內部金融危機,及資產價格泡沫風險,則是要盡量爭取時間,來拆除可能的金融風暴引信;另外,由於貿易戰和科技戰已經沒有明確界線,美國方面會盡量推動科技供應鏈脫鉤。

劉孟俊分析,美國發動貿易戰,將面臨重要對手與夥伴的阻礙,可能不易成功,也可能弱化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大陸也會積極利用經貿制裁等工具來回應,未來全球經濟格局將成為兩極或多極的狀況。

劉孟俊指出,面對美中貿易摩擦加劇,台灣身處全球產業鏈的關鍵地位,承受莫大壓力,管控風險成為台商當前經營重點,台灣企業內控面上須強化國際經貿法規能量,掌握法規與情報,行動面上應嘗試將跨國供應鏈分流。

由於美國未來可能更頻於動用《出口管制改革法》(Export Control Reform Act of 2018,簡稱ECRA),這將衝擊台灣廠商,例如富士康、台積電、大立光及聯發科,就算台商轉向大陸內需市場,也有可能因技術源於美國,而遭到管制。

台灣必須重新審視「工業4.0」的意涵,西方工業強國自2011年開陸續提出美國先進製造、工業4.0等戰略,其實是去全球化的思維,其目的是將高端製造業留在國內,或自新興市場撤出,他預估台商跨國供應鏈將分流,能與美國供應鏈連結的台商,可能會返台設廠或前往美國投資,能滿足大陸內需市場的台商,則可建立兩岸產業鏈的關係。

資料來源:旺報
記者:許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