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敬一:《安得廣廈千萬間》從經濟體制改革經驗看司法改革

  在一連串司法弊案與醜聞爆發之後,大多數台灣人民大概都已經對司法信心大失。天哪!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腐化與醜陋的體系,若干司法人(比例不詳)竟然爛到這種程度,叫人民如何相信皇后貞操!現在,幾乎全台灣的人都會同意司法改革的必要,正所謂「民氣可用」。我在這裡想要提醒主政者:司法需要改革不是問題,要「怎麼改」才是關鍵核心,千萬不能急躁,不要在初起步時就犯錯。

 

  讓我舉個例子,說明改革的「過程」其實比「目標」要來得重要。一九七九年中共開始改革開放,將中國大陸往市場經濟推;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導致蘇聯瓦解,東歐各國也向資本主義的方向前進。東歐諸國之間或有國家大小不一、恩怨情仇複雜的情境差異,但至少蘇俄與中國兩個大國是比較相似的(兩國均統一久矣、原本都著重國防工業、國內均無複雜的民族問題),恰可做為比較的基礎。

 

  中國當年的改革開放,是所謂「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什麼經濟學大師在後面下指導棋。但是蘇俄與許多東歐國家,則在一大群國際貨幣基金會大尾經濟學者的指引下,大膽採用了完全不同的改革策略,稱之為「休克療法」(shock therapy)。休克療法有三個重點,其一是快速將國有企業私有化,其二是儘速使價格機能開始運作,包括匯率、利率的自由化等;其三是減少政府支出,儘量維持財政平衡。

 

  休克療法的三件事看起來都十分合理,也得到MIT、哈佛大學等經濟學教授費雪、薩克斯等人的大力支持。美國前財長桑默斯甚至聲稱,這些改革方向在IMF等主流經濟圈有相當共識,稱為「華盛頓共識」。有了這麼多大尾經濟學者背書、又有千載難逢的制度變遷機會(由社會主義走向資本主義),還猶豫什麼?幹吧!於是歐洲諸國皆採行了休克療法。當時,連諾貝爾獎得主史提格里茲持異議,都只能算是少數派,無法產生什麼作用。

 

  於是,這個世界上發生了少見的「轉型」實驗,一個樣本是中共的「摸石過河」派,另一個樣本是蘇聯的「休克經濟」派。要實驗多久後驗收成果呢?十年、廿年夠了吧!實驗的結果是:不論就GDP成長或吉尼係數(所得分配不均度)來衡量,休克療法皆慘敗,中國大陸以成績論遠遠勝出。就以實質GDP成長來看吧,一九八九至二○○八年間,中共的平均年成長率為十四.二六%,而蘇俄是六.五一%,而後者前八年GDP甚至近乎腰斬;兩者相差懸殊至此,還能吵什麼?

 

  為什麼休克療法會慘不忍睹呢?說來話長,但簡單地說,就是主張此療法的學者沒有注意到社會上既得利益者的轉變問題。某甲原來是飛彈工廠的廠長,現在市場說飛彈沒有需求,你要某甲及其員工怎麼辦?強行解雇,不逼出一批「軍方退休黑手黨」才怪。即使在解雇之前,他們最可能的做法有二,其一是以種種理由扯改革的後腿,其二是用種種方法掏空「飛彈公司」,圖利自己。十年之後,蘇俄經濟確實近乎休克。

 

  由最近的司法弊案來看,台灣的司法確實需要做很大的改變。但這些改變要怎麼做、由哪個環節開始做、對現有者有何衝擊、新制與舊制銜接有無困難、在改革過程中如何容許反饋聲音、如何由反饋導引至制度再修正,在在都是問題,都可能影響到改革成敗、也都需要預為構思。此外,司法人都說《法官法》是司法改革的關鍵。但萬一法官法真的制定了,如何吸引現有好法官成為司改的助力、如何讓新制法官慢慢成為公正而受尊重的一群,那似乎才是司法改革的重點。

 

  司改確實民氣可用,但是不要急,一定要想清楚再動手,千萬別像五都改制那樣莽撞。

 

 

作者:中研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

資料來源:2010-08-16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