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名家觀點》科技人 多盡點社會責任吧

  前一陣子,聯華電子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成立「文創一號基金」,並於9月初正式獲准。基金規模為新台幣5億元,未來基金將投入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企業更多資源,將使台灣的文創產業有機會發光發熱。鴻海科技董事長郭台銘亦投入資金跨足醫療照護產業,朝醫療健檢領域發展。上述科技人士進行實質投資,未來有機會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並使一般民眾及年輕人有機會突破薪資停滯的窘境,值得稱許。

 

  反之,近來也有少數科技人士,挾著豐厚資金,大舉進入房地產市場,帶動房地產價格節節上漲。或謂房地產市場漲跌根據市場機能,但在當前所得跟不上房價,投機客占了市場的六成以上時,科技業過去獲利所累積的資金再投入房市,將使房地產的飆漲更嚴重,一般民眾、年輕人無安身立命的機會,未來前景蒙上陰影。過去政府的科學園區土地提供、租稅優惠、科技專案計畫補助及替代役人才支援,扶植了不少科技產業及相關的科技新貴,是不是也應該盡點社會責任、適度回饋社會?

 

  近幾年來,高科技產業動輒得咎,從享受了過多的租稅優惠,分配了優渥的股東盈餘,尾牙載歌載舞的大手筆犒賞員工,莫不引起社會大眾異樣的眼光。過去一向被國人引以為傲的電子資訊產業為何會從雲端墜落凡塵?其背後原因並不單純。此一趨勢也攸關著台灣未來支持產業發展的走向,值得進一步深思。

 

  長期以來,台灣電子資訊業憑藉著優越的工程能力,在彈性生產及商品化速度的快速上,成為全球電腦生產系統中不可或缺環節。

 

  此一鉅細靡遺的服務不但牢牢套住(lock-in)國際電腦大廠的訂單,構築了其他競爭對手國不易跨越的進入障礙,也為台灣的代工大廠帶來了優渥的利潤。在企業獲利豐厚之餘,台灣的經濟也因電子工業的起飛而受利,創造了就業人口、提升產業的附加價值,也造就了蓬勃的資本市場。

 

  不過,近十年來企業利益和國家的整體利益的調和關係卻起了微妙的變化。隨著電腦的成長趨緩,進入殺價競爭的微利時代,整體產業的獲利率也隨之降低。為了維繫利潤,台灣廠商基於降低成本的考量,更加速地前往大陸、東南亞設廠,導致產業的大舉外移、失業的增加。而隨著技術、管理經驗的傳承,大陸的製造實力快速提升,更加速了台灣電子業價值鏈的外移,不但製造、設計外移,連部分的研發活動也跟著外移,更進一步造成台灣電子業附加價值率的降低,就業人口減少的惡性循環。

 

  反之,在國家利益受到微利時代及中國大陸經濟崛起挑戰的同時,廠商透過大陸生產所攫取的規模經濟利益,雖然利潤率降低,但在營收、訂單數量仍持續擴大之下,企業利潤依然豐厚;加上自創品牌必須面對通路上的龐大投資、電腦大廠抽單的風險,因此,多數代工廠商依然無意於改變目前為電腦大廠代工的模式。至此,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乃逐漸分道揚鑣。

 

  在政府財政收支緊絀、失業問題嚴重、年輕人薪水停滯之際,社會對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質疑日起,如何促使科技企業能投資更多資金於新興領域、帶動新的商業模式,使台灣經濟有機會更向上提升,並創造就業機會、調漲薪資,多盡點社會責任。否則一味將資金投入房地產投資,衍生房價上漲、階級對立等問題時,雖然為自己創造豐厚的利潤,但也更激起社會對科技產業的反彈。

 

  由上述企業家不同的思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思考模式背後的人格情操及回饋社會的誠意。

 

  另一方面,未來制定租稅優惠或是補助措施時,政府政策應有耳目一新的作法,如果獎勵不以品牌、通路、系統整合、科技應用服務為主軸,致無法有效調和企業利益和國家利益的嚴重分歧時,那麼民眾的疑慮、社會的指責將源源不絕而來。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

資料來源:2010-10-13/經濟日報/A4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