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直接投資 台灣又吊車尾


  聯合國2015年《世界投資報告》,台灣吸外資在全球211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倒數第五。這不是最糟糕的成績,在2011年因為凱雷、AIG、美商大都會等出脫資產,台灣FDI首度出現赤字,排名全球第210名快墊底。不過,台灣吸引外資一路下滑,卻是不爭的事實。


 2015 年世界投資報告有個新亮點,開發中經濟體吸引外資的流入金額首度超過先進經濟體,成長1.6%達6,810億美元;先進經濟體卻衰退28.4%。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20年前,台灣高喊超英趕美;十年前,在亞洲四小龍仍有一席之地;但現在FDI確只有越南的三分之一、菲律賓的二分之一,只勉強贏過北韓、巴基斯坦。


越南 鬆綁百種產業


  到底台灣輸在哪裡?經濟部國貿局委託中經院WTO中心找原因,研究發現,包括大陸、越南、緬甸等國以高經濟成長率,成為全球吸收外資最多的國家。


  以異軍突起的越南為例,今年7月一舉將51種產業禁止民營的壟斷行業鬆綁只剩下六種,逾百種產業也放寬投資規定。


  越南放話,將從稅務與土地方面給予外商更多投資誘因,要在2016年成為亞洲FDI流入前四名國家。


  另外,新加坡、韓國的外資吸引力也不減,主要原因就是政策做多。


  王健全指出,新加坡一年吸引外資高達600多億美元,台灣還不到100億美元,關鍵奇招就出在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強力主導及為外商量身訂做的客製化服務。


  例如針對全球前20大生技、半導體廠商,提供土地、租稅優惠,並透過高出新加坡50%的薪水挖角海外高階生技人才。


亞鄰 擴大FTA效應


  再者,新加坡積極參與FTA簽署,包括TPP、RCEP的談判。


  透過FTA等,扮演進入大陸、東協國家的跳板,和較大市場連結,自然有利於吸引外資。


  另外,韓國政府今年設定了「達成200億美元吸引外人投資」的目標,為了達標,韓國以全球500大企業為對象,大幅放寬經濟自由區的法規限制,提供企業總部與研發中心等客製化服務;並以中韓FTA定出十大潛力計畫,將開發新萬金產業園區等特許產業群聚,並擴大吸引美歐國際企業的高附加價值投資。


  中經院分析,全球產業鏈的重心已向亞洲轉移,各國都在積極推動吸引外人投資政策措施,擴大FTA效應,台灣不能無感,在競爭對手都快馬加鞭下,還能不急起直追嗎?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戴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