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儷容:《名人觀點》大陸金融危機的無限輪迴

以前許多人講了N次中國大陸經濟會崩潰,卻都沒發生,一大原因就是北京政府的政策工具太多了。 路透
以前許多人講了N次中國大陸經濟會崩潰,卻都沒發生,一大原因就是北京政府的政策工具太多了。 路透

  前許多人講了N次中國大陸經濟會崩潰,卻都沒發生,一大原因就是北京政府的政策工具太多了。因非市場經濟,北京說了算,故原本就會爆開之問題較可一直往後延。

  但據2024年1月底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研究所(NIFD) 公布之報告,2023年全國(包括家庭、企業與政府)債務占GDP比已攀至287.8%,較2022年增加13.5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其中政府部門負債比擴大至55.9%。在眾多房企陸續暴雷的情況(如建商占大陸2023年全部信用債違約近四成,及香港高等法院2024年1月29日對恒大集團頒布強制清盤令)下,北京政府若要不斷兜底(指揭示全部底細)將愈發艱難。3月中,國際信評機構穆迪將萬科評等從投資級降至垃圾級,也將繼續削弱投資人對大陸房市的信心。

  2023年12月大陸70大中城市新屋售價連續21個月負成長,若房價繼續下跌,就輪到銀行危機。尤其是大陸影子銀行千絲萬縷,監理單位雖已多年整頓但夢魘仍在,若房價持續下跌,料將如2008年歐美次貸危機時,資產證券化扮演之擴散效應催化劑般,引爆大陸金融危機。事實上,重押房地產的大陸最大民營金融「中植集團」,即主要影子銀行之一,已於今年1月5日宣布破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迫使大陸官方推出4兆人民幣大規模刺激方案,雖順利提振經濟,但金融出現資產泡沫副作用。同時銀行放貸囿於存貸比、信貸額度等管制,且因官方維持存款利率於偏低水準,驅使民眾將資金由銀行存款轉向理財產品或民間借貸等「影子銀行」,以投向房地產或地方融資平台等報酬率更高領域。因影子銀行蔓延,大陸資金流向變得很複雜。

  約自2011年起大企業替代銀行提供融資的框架不斷擴大,如由銀行介紹的大企業直接提供資金的「委託融資」,但壞帳風險由大企業承擔;若借款人無法償還貸款,對大企業經營將造成影響。而因大陸的銀行多貸放給如同有政府做擔保的國有企業,故當國有企業無法如期償還借款給原來的銀行,銀行產生呆帳,將轉而迫使銀行對原本正常營運之公司緊縮銀根,進而波及實體經濟。

  因大陸房地產危機,銀行面對一堆價值大幅縮水的抵押品,銀行須惜貸自救,故估計央行的定向降準、降息等措施大概也起不了很大作用,這是資金層面。另於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啟後,被限制自美國進口之大陸實體清單不斷擴大,占大陸GDP組成最大比例(約四成)之投資,已日益慘澹。若再加以上所提NIFD之大陸全國債務報告,三大組成中最嚴峻的非金融業負債比,已升至168.4%,即企業資不抵債,故再投資力道必然有限,大陸投資這支大引擎就更加乏力!投資不行,出口當然也會受影響。

  另若通縮的問題一直沒辦法解決,那人民會延後消費(因預期物品的價格會愈益便宜),再加上房地產一團糟,在財富效應下消費更拉不上來。綜言之,大陸經濟當真是萬箭穿心!

  大陸財政部2023年3月在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草案顯示,2023年全國財政預算赤字規模為人民幣3.88兆元,赤字率占GDP比重3%。3%此一赤字比似未超過國際監理標準。惟據IMF分析,大陸財政赤字是以一般公共預算的收支數為計算基礎,與國際上全口徑政府收支的計算慣例不完全符合;以2020年為例,其官方標準的赤字率為3.6%,而採取國際統計標準則可達6.18%。

  綜上,若欲以貨幣政策降準等引導銀行放貸之措施失靈,再加上財政壓力不允許北京政府繼續以財政擴張刺激經濟,即可想見其政策工具將日益減少,未來大概僅剩行政命令(如取消限購、解除限貸、敦促銀行加快審批 「白名單」的貸款等)去面對愈益嚴峻之金融危機了!

 

作  者:王儷容/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研究員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專欄/2024/04/04 00:49:23
原文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9/7876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