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COP28下半場:碳市場、石化談判、全球盤點效應待關注

  COP28今(7日)休會一天,8日開始進入第二周談判。回顧過去一周,專家認為談判首日通過的損害與損失基金協議,為本屆峰會定下基調。然而,後續仍需密切關注全球盤點、化石燃料等議題的最終結果,以及國際碳市場機制能否完成臨門一腳。

全球碳市場,預期將有成果

  工研院綠能所環境與淨零研究室資深工程師鍾詩明表示,建立起損失與損害基金的機制為本屆會議提供了「好的開始」。此外,《巴黎協定》第六條關於締約方之間的減量合作與全球碳市場發展機制,細節已有草案送進大會。

  中經院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補充指出,自《京都議定書》於2020年底退場後,《巴黎協定》架構下、用來銜接「清潔發展機制(CDM)」的新全球碳交易機制尚未啟動。COP26時雖已通過新機制的主要條文,但這兩年仍在商討相關施行細則,目前終於進入收尾階段,預期有很大的機會可以在今年有結果,「說不定明年就可以上路。」

石化業遊說者暴增,恐影響談判方向

  本屆COP28在產油國阿聯酋舉辦,被視為一場「矛盾大對決」。劉哲良說,「淘汰化石燃料」已納入今年度決議草案,預期第二周將有進一步討論。

  然而,據外媒報導,來自石化產業的遊說者人數達到近2500名,是去年的四倍之多,刷新歷史記錄。

  氣候倡議家、全球法律思想家協會創辦人史蜜塔表示,遊說者人數之多「令人非常擔憂,尤其是在必須討論淘汰化石燃料的關鍵時刻。」她呼籲接下來的大會專注於再生能源解決方案,停止維護「汙染者的利益」。

決議與實踐,下半場挑戰仍多

  COP28進入下半場,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專案統籌呂伊庭表示,可以留意各國如何因應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結果,修正國家自訂貢獻(NDC)及減碳路徑。

  至於上周引起各界熱議的「22國核能倡議」,其中一大目的是呼籲各國擴大對核能的投資。安侯永續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指出,雖然核能有助於減碳,但其是否屬於「綠能」仍存在爭議。

  黃正忠說,根據歐盟「永續金融分類標準」規定,減碳同時卻危害海洋資源或生物多樣性的計畫,不屬永續投資的範疇,核能融資可能因此面臨綠色金融的極大挑戰。

  劉哲良提醒,與個別熱門話題相比,從《巴黎協定》的架構,對照各項決議落實的情況,更有於全面了解減碳的進展。

  他說,不論是化石燃料、損失損害基金,還是再生能源提高三倍,目前都還在目標宣示階段。大會通過後,通常需要數年時間形成具體方案,真正意義不在於決議當下。各界也需關心已通過決議的議題進展,例如全球碳市場機制,以及仍在籌措資金、缺乏明確問責機制的氣候調適基金等。

記者劉十賢/攝影
記者劉十賢/攝影

記者鐘聖雄/攝影
記者鐘聖雄/攝影

記者鐘聖雄/攝影
記者鐘聖雄/攝影

 

資料來源:聯合報/2023/12/07 21:33:30
記  者: 願景工程/劉十賢
原文網址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7625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