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台商前進東協市場 人才老問題變新挑戰

東協國家勞動人口已到質、量轉折時點。資料來源/臺北教育大學東協人力教育中心
東協國家勞動人口已到質、量轉折時點。資料來源/臺北教育大學東協人力教育中心

  東協市場是新南向政策重心,以東協國家為核心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台灣官方一直沒有正式參與,台廠要強化出口競爭力,唯有把製造生產線移入東協市場,根據學研界研究發現,台商中意的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協國家,自COVID以來推動產業升級,對於專業人才、技術勞工若渴,這些國家的廠商挾「主場優勢」,和東協台商近身肉搏爭搶人才,台商的東協布局已進入「進階版」的高難度。

  RCEP領袖峰會在2020年11月15日正式簽署,包括東協10國(印尼、柬埔寨、緬甸、寮國、越南、汶萊、泰國、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及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共計15個成員國。協定於2022年1月1日對已批准之成員國生效。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指出,菲律賓於今年6月成為RCEP最後一個生效的國家,等於RCEP對非成員國的貿易排擠會於今年下半年完全浮現,台商在海外市場面臨的重大衝擊也要開始爆發。

  徐遵慈指出,RCEP現在已不談降關稅,貿易便捷化才是整合主軸,「累計之原產地制度」帶給當地在出口的優惠關稅門檻大降,當地業者採購大陸零件組合為成品,同樣有優惠關稅出口到亦是RCEP參與國的日本,不是RCEP成員國的台灣,台商相同的產品出口到東協自然被排擠掉。

  對此項新趨勢,部份台商改採在東協設廠,尤其是電子與資通訊(ICT)等科技業,臺北教育大學東協人力教育中心指出,事實上越南、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近年推動產業轉型過程,已面臨人力資源問題,多數東協國家以農業勞動人口為多,其次是零售貿易、餐飲與旅館業,技術人才供應追不上產業發展需求,韓國、日本業者原則上以自我培訓為優先,也有和當地大學合作的人培計畫。

  徐遵慈指出,東協的人口紅利漸漸減少,要赴當地設廠的台商要有產業升級的準備;而技術人才不足的挑戰,東南亞來台念書的僑生或許是補充來源之一。據估測,合法居留和非法打工的在台東協可就業人口約有10萬名,過去繼續留下來工作的機率高些,現在則因台灣物價高,薪水跟不上新加坡等國,除了靠感情因素讓僑生留下來,官方應該要有更多對策,協助解決東協台商的困境。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2023.10.22 15:37
記  者:陳碧芬
原文網址: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1022700526-4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