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利率、高債務會點燃新金融風暴?台灣投資人真正隱憂在美股

疫情期間超大規模的寬鬆以後,世界進入大規模的緊縮,借來的錢變重了,全球兩大經濟引擎中國與美國各自遇到挑戰,新興市場國家掙扎求生,究竟會不會爆發連鎖性的金融風暴?


  這是一顆充滿易燃物的地球。

  疫情期間各國政府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大撒錢,燃燒熱錢驅動世界經濟引擎不斷電,大疫過後,緊縮政策上場。

  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在一年內經歷本世紀最大幅度的升息。8月初,信評機構惠譽將最高債信的美國公債降等。緊接著,另一家信評機構穆迪將10家美國中小型銀行降評,將6家大銀行包括紐約梅隆銀行、道富銀行等信評展望調為負向。

  美元利率居高不下,讓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外流的危機再現。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孟加拉甚至印度貨幣快速貶值,外匯存底大量流失,南亞國家接連爆發債務危機。

  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第二大房地產集團恒大在美國聲請破產,最大民營建商碧桂園爆發流動性危機。另一方面,中國國務院派金融專家組成工作小組,赴10個地方財政最糟糕的省分查帳,因為地方債務使得金融風險加劇。

「下半年、甚至明年上半的經濟會不會好,就要看有沒有金融風暴,」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道出眾人的焦慮。

  高利率、高債務,有如易燃物,金融風暴會不會一點就著?全球金融市場最脆弱的地方在哪裡?

  中國金融體系自成一格,與國際市場連結不高;新興市場主要國家口袋夠深,能忍受熱錢短暫外流;債臺高築的美國經濟韌性驚人,全球沒有比美國公債更好的投資標的。三大理由顯示,儘管債務地雷重重,卻不至於引爆金融危機。

中國:不是雷曼時刻,只是將面對通縮

  2021年就爆發債務違約的恒大地產,今年8月在美國聲請破產保護,被國際媒體稱為「中國的雷曼時刻」。

  但實際上,恒大在美國的190億美元債務,只佔其3000億美元債務的6%。換言之,恆大最大債主,是中國自己人,所以不會引起全球範圍的金融風暴。

  恒大不是個案,在中國政府的三道紅線政策出台,掐斷房地產業資金水龍頭後,前50大房企有27間都踩線,債務總額達4.46兆人民幣,2023年又是房企的償債高峰期,所以中國政府處理恒大債務的方式耐人尋味。

  恒大違約後,廣東省政府雖然第一時間跳進去進行部份管控,但政府既沒有要吃下債務,也沒有鬆綁三道紅線,而是讓恒大自行與債權人談判。拖了3年,房地產銷售更冷清,恒大的營運狀況絲毫沒有起色,淪為殭屍企業。

  「拖是因為中國政府無力處理這個問題,」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分析,房地產相關放款佔銀行放款5成,房地 產開發佔地方政府收入4成,放手倒閉代價太大,只好靠政府印鈔拖延下去,等到經濟轉好,或有轉機 。

  「政府的態度是要保障一般消費者,」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說,中國政府推出的保交樓(保證交樓)政策,就是要確保周轉,讓房企能順利交屋。為了保交樓,地方政府花招百出,海南政府首創捆綁式賣地,把三塊恒大悅瓏灣停工項目所在的土地出讓,但條件是,得標廠商得保證交樓。

  不過,保交樓只能確保民眾不暴動,但拖延的結果是民眾信心潰散。「人們連手機都不買了,怎麼會買房呢?」王國臣說,中國政府拖字訣更加劇了消費者的信心危機,因為看不到最糟的情況,所以導致消費更謹慎,「加劇了通貨緊縮的狀況。」

拖字訣,讓民間消費 信心不足

  所以,不管中國政府再怎麼放鬆房貸政策,即使在許多城市推出低利首貸優惠,也都無法拉抬買氣。不願意掏錢買房,中國房地產銷售面積已經較2021年上半疫情期間低42%。

  然而,在習近平「共同富裕」的大政策目標下,王國臣認為三道紅線的房地產管制不會放鬆,房市不會好轉。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拿出預測數據,2023房地產新開工面積會下滑25%,房地產投資下滑10%,2024年還會再下降5-10%,這會拖累2024年的投資和民間消費。

房地產下行加劇,外需進一步走弱,而且政策支持力道不如預期,
所以瑞銀將
2023年實質GDP預測從5.2%下調至4.8%2024年實質GDP預測從5.2%下調至4.2%

  中國政策支持力道不如預期,除了政治因素,也與地方政府債務地雷有關。

  《彭博》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的「隱性債務」將成為亞洲今年最大金融風險。

  過去,中國地方政府財源有二,一是在地方融資平台上發「城投債」,因為城市投資公司背後是政府,一般民眾都認為不會倒帳。另一個財源則是土地標售的土地出讓金。

中國負債比美國多,經濟成長風險更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中國地方債的隱性債務總額達到66兆人民幣,是財政部統計的1.7倍。中國去年經濟規模為121兆人民幣。換言之,光是隱形債務就佔GDP的54%。房地產市場熄火,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收入已經連續兩年雙位數下滑,只好持續擴大發債,落入以債養債的循環中。

  汪濤直指,地方政府資金使用效率低,已佔用全國90%的財政資源,該如何提供充足資金成為大問題。

  根據摩根大通估算,中國境內總體債務高達282%,甚至超越美國。其中承壓最大的就是中國本土金融機構,高盛因此在7月中下調了中國農業銀行、工商銀行、興業銀行等大型銀行的評級至賣出。報告指出,中國六大銀行將承擔更多地方政府債務,以降低小型銀行面臨的風險,不過這會侵蝕其利潤率。

  中國政府一邊硬起來抗議,另一邊中國人行、金融監管局與證監會卻召開會議,要求金融部門支持化解地方債務風險,以及要求主要金融機構「主動擔當作為」,加大放款力度。

  經濟學家克魯曼批評,「這基本上是在延續讓中國走到今天這一步的老路。」

  中國政府目前提撥1兆特別國債,優先處理12個省份的天津、貴州、雲南、湖南等高風險地區,提供寬鬆的通融條 件,並推動基礎建設,但是過去幾年地方大舉債高速開發以後,到底地方還能榨出多少剩餘價值,仍是個謎。

  中國房地產與地方債的雙債問題其實都不是新聞,只是在中國陷入成長困境時露出水面,中國沒有雷曼時刻,但失落的大國該怎麼穩信心、救消費,仍是一片迷霧。

新興市場:擋得住美國高利率

  在新興市場部份,從2022年中美國快速升息起,就遭逢巨大考驗,南亞19國的債務危機延續至今,斯里蘭卡在IMF批准紓困貸款以後仍在苦苦掙扎。但南亞地區的小風暴並沒有蔓延開來,亞洲金融風暴曾經的重災區東南亞展現出經濟韌性。

  越南年初爆發房企倒閉潮,但隨著美元升息見頂,「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一位越南房地產開發商告訴《天下》記者。

  房地產泡沫清場後,越南央行從今年3月啟動降息,4次降息基準利率從6%降到4.5%,越南股市大盤指數上漲12.3%,企業獲利也從去年第四季谷底回升。

  「我們不認為東南亞的金融系統是問題,」惠譽信評亞太區主權評等主管魯克梅克爾說。主因就是東南亞國家經濟體質改善與接收中國移出的供應鏈,自金融風暴以來,東南亞主要國家經常賬盈餘與外匯存底都成長近百倍。

  連過去美元升值下壓力很大的進口大國印尼,2022年也受惠於國際大宗商品上漲,創下史上最高的貿易盈餘,財政赤字控制得宜。

  雖然東南亞國家目前還能站穩腳跟,但能否維持經濟成長動能、出口能不能回溫,還得看接下來主要市場美國的經濟表現。

美國:應該是軟著陸,真正風險在股市

  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美國經濟可能走向軟著陸。一方面需求仍強,3.5%的失業率尚在低檔、7月零售銷售反彈;一方面通膨穩步下滑,勞動市場新職缺數開始降溫,鬆了聯準會再次升息的壓力。

  即便美債被降評,財政部第三季又進入大量發債期,讓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彈升到4.2%,資產管理者堅信這只是短期賣壓造成的恐慌。「這種恐慌不會演變成金融危機,」一位前銀行財務長說,現在的殖利率水準還不到金融風暴時期。

  投資人有信心,但美國經濟為什麼可撐過暴力升息?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日前在安布羅塞蒂論壇上指出,支撐美國經濟的是通膨削減法案帶來超過5000億美元的投資,抵銷了部份美國暴力升息的衝擊。

  即便這是一場歪打正著的軟著陸,美國不會發生大規模債信違約。

整體企業獲利可能趨緩

  美國金融市場真正的高風險區是股市。

  穆迪報告表示,許多銀行第二季財報已顯示獲利壓力持續增加,美國可能在2024年初進入溫和衰退,銀行資產品質料將下降。這反映,整體企業獲利可能會趨緩。

  受惠於人工智慧題材,標普500指數今年上半大漲15.9%,由7家科技股巨頭領漲。

  但瑞士百達投顧的模型顯示,成熟國家企業的獲利成長從今年到明年都在減弱。美國股票本益比已超過可持續的水準。美股12個月本益比為20倍,比合理價值預期高出近25%。「今年以來,我們已經陸續處分一些部位,把股票減持到剩兩成了,」一位中型銀行交易室主管說,他預估下半年美股會有幅度更大、頻率更高的修正,屆時才會再進場佈局。

  7月發布的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估美國2023年經濟成率1.8%,2024年下調至1%。全球經濟成長率為3%,已經低於2000-19年間3.85%的長期平均。

  熱錢的餘燼不會燃起大火,在全球經濟進一步放緩的陰影下,美股與台股連動性強,美國經濟牽動台灣出口產業,美股風雨欲來,是台灣投資人真正隱憂。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22023-09-06
文:林麗珊
 (責任編輯:黃韵庭)
原文網址: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