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加坡貿工部:全球20%半導體設備在新加坡製造

新加坡媒體報導指出「臺灣加一」助繪東南亞科技新版圖

一、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3)年9月3日專題報導,中美關係自2018年起急劇惡化以來,全球跨國企業即加速推動「中國加一」(China+1)戰略。近年中美科技戰持續升級,全球供應鏈因利益交織無法脫鉤,但仍強調去風險及減少對中國「世界工廠」的依賴。

、自去(2022)年開始出現「臺灣加一」(Taiwan+1)的新發展,去年8月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在北京強烈反對下訪臺,引發臺海危機及圍臺軍演,臺海風險至今未解除,歐美國家與廠商進一步要求臺灣高科技業者,在臺灣本土以外再尋備援的生產基地或備援基地,亦有臺商主動調整呼應新戰略。

三、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指出,中美對抗的情勢下,中國作為出口基地已經不可行。在供應鏈扮演最關鍵角色的臺灣高科技業,尤其是半導體與精密機械廠商,亦須避免過度集中在臺灣研發及生產,以防在臺海情勢加劇時,對全球供應鏈及經濟造成嚴重干擾。東協近年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在疫情及全球供應鏈重組、移轉浪潮下,新的產業版圖正在浮現。

四、徐遵慈主任表示,目前越南與馬來西亞分別躍居電子及半導體產業龍頭,泰國與印尼則成為電動車產業的雙成長引擎。在東南亞10國中,唯有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擁有半導體供應鏈。馬來西亞重點發展處於供應鏈下游的半導體封裝與測試(封測)廠;新加坡則扮演區域營運總部,作為面向東南亞國家的樞紐,與西方主流供應鏈進一步接軌。

五、精密機械業方面,隨著東南亞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及建廠,需要臺灣業者生產設備,臺灣業者這幾年亦開始直接到東南亞設廠、組裝及就近服務客戶,反映東南亞市場越趨重要。精密機械業在臺灣擁有完整供應鏈,業者對臺灣的粘著度很高。考慮到生產成本提高、缺乏地主國補貼等因素,許多業者對「臺灣加一」的布局感到遲疑。

六、總部在臺中並於全球13國設子公司的「上銀科技」(HIWIN),為全球頂尖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製造商,亦是傳動控制科技領導品牌,為全球多家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醫療器材商提供服務。該公司負責跨國業務的行銷事業群資深處長張坤耀指出,不同於其它精密機械業者該公司10年前就在新加坡開設據點,就近服務當地跨國高科技客戶,提供高端整體解決方案,幾年前則拓展到馬來西亞的檳城與雪蘭莪。

七、被譽為「USB隨身碟教父」的「群聯電子」創辦人暨執行長潘健成是馬來西亞人,早年到臺灣交通大學深造,過後創業。如今該公司長期耕耘「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控制器晶片,為全球「NAND儲存控制晶片」(NAND Controller)及「存儲解決方案」(NAND Storages)領導廠商,每年在全球銷售超過6億個控制晶片。潘健成過去半年已與馬來西亞財政部、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官員探討到馬國設立臺灣總部以外的另一個晶片設計研發中心。

八、潘健成執行長指出,對於東南亞國家設廠的考量因素,新加坡成本較高,適合當區域營運總部;印尼限於教育水準,適合從事中低階製造業或礦產業;越南則因本年投機者熱錢炒作,已非擴廠的首選。相較之下,馬來西亞擁有充沛人力資源、成本適中,是產業鏈下游的全球半導體封測重鎮,過去50年以電子製造業為主,如今馬國政府考慮進行產業轉型與升級,處於產業鏈上游的晶片設計研發即為提供高附加價值的戰略選項。

九、 臺灣自7年前開始推動新南向政策,將原針對東南亞10國的經貿與文化政策,擴大到南亞及大洋洲共18國。據臺灣投審會數據,臺商去年對新南向夥伴國家的投資金額為52.7億美元(71.21億星幣),超過對中國投資的50.5億美元;本年上半年對新南向國家投資21.2億美元,亦超越對中國投資的19.1億美元。

十、 新加坡佔全球晶圓生產的5%及全球半導體整體市場的11%。據新加坡貿工部資料顯示,全球20%半導體設備在新加坡製造;臺灣聯電公司去(2022)年在新加坡增資50億美元,並已宣布未來將持續投資。據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協會(MSIA)數據,7%的全球半導體貿易透過馬國完成,全球13%的半導體封裝與測試在馬國進行。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
新聞來源:MoneyDJ 理財網新聞/
2023/09/05 10:51
原文網址: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0957b942-92b1-4ae8-a82b-8444a29bcc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