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貿易壁壘調查再過招/大陸指台灣初步違反世貿規則 調查過程2疑點 我工具機恐成報復箭靶

近期傳出陸方考慮將台灣工具機列為報復目標,我年出口大陸金額達新台幣兩、三百億元,恐釀重傷害。圖為今年3月蔡總統參觀國際工具機展。 工研院/提供

近期傳出陸方考慮將台灣工具機列為報復目標,我年出口大陸金額達新台幣兩、三百億元,恐釀重傷害。圖為今年3月蔡總統參觀國際工具機展。 工研院/提供

  中國大陸商務部17日宣稱,4月12日啟動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後,初步顯示,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涉嫌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值得注意的是,台廠在今年6月收到的問卷調查,與商務部官網公布的問卷不一致,且出現「誘答」題型。此外,陸方先前也曾透過「管道」告知,我工具機產業極有可能成為大陸貿易報復首要對象。

  大陸商務部指出,4月12日啟動對台灣貿易壁壘調查,涉及產品已從立案時的2455項調整至目前的2509項,發言人束珏婷更指出,依照初步調查顯示,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涉嫌違反世貿關於「非歧視原則」、「普遍取消數量限制原則」等規則。

  她也提到,大陸在世貿組織歷次對台貿易政策審議中均明確表達了關注,敦促台方切實履行世貿承諾,但台方至今未改變相關做法。

  根據陸方先前公布的貿易壁壘調查時程表,最終調查會在10月12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明年的1月12日,也就是台灣總統大選的前一天。目前距離10月12日大陸公布初步調查結果不到兩個月,大陸還將如何出招,台灣承受得了嗎?

疑點1、悄悄寄問卷給台廠 

  今年4月12日大陸商務部公告,對台灣2,455項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這些品項涵蓋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大陸提出的理由是,兩岸在2001、2002年WTO後,台灣至今仍限制大陸2,000餘項產品進口,並不符合WTO最惠國待遇的規則。

  當時大陸此一動作,被解讀為大陸對台經貿讓利的時代過去了,由於大陸公布最終處理結果的時間點,就落在台灣明年總統大選前夕,更讓台灣感受到大陸藉貿易壁壘調查,對台施壓的意圖。沒想到,昨天商務部報告最新進度時,調查品項已然擴大,顯示大陸持續升高對我方的壓力。

  回溯過去五個月來,大陸啟動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可說疑點重重,首先是,大陸國台辦7月中旬主動公布,商務部已將貿易壁壘調查問卷,郵寄給台灣11家公協會和30家個別廠商,這才發現,商務部是在6月19日時,將調查問卷逕寄給台灣的個別廠商和公協會,雖說官網上也同步公告,但是卻藏在機構設置項下貿易救濟局裡並不顯著的位置,如果不是國台辦以答記者問的方式宣布,許多人還不知有這麼回事。

疑點2、問卷兩版本 台廠版誘答問題多

  不尋常之處之二,也包括官網版本和業者與公協會實際收到版本內容不一致情況。比較商務部官網和業界收到的問卷內容,不同處有:前者僅九題,後者則有12題;前者題目內容相形簡單,後者較為詳細,有些則細至公司2022年自大陸進口金額占總進口比率為何?是否參與過我政府宣稱每半年定期檢討大陸貨品開放進口的程序等等。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日前受訪時指出,她聽過有業界或公協會收到問卷調查,但未看過相關內容;業界是否應該回答問卷,須視大陸商務部的問題設定是否中性客觀,如果問題設定方向,導致不論如何填答只會得到負面結論,那麼業者回答的實際效益就不大,反而可能成為對岸政治操作的素材。

大陸商務部已在6月寄送貿易壁壘調查問卷給我廠商,我官方認為,大陸似有意引導回答方...

大陸商務部已在6月寄送貿易壁壘調查問卷給我廠商,我官方認為,大陸似有意引導回答方向,對我方不利,因此建議業界不要回答。 企業提供

我官方建議拒答 業者擔憂成夾心餅乾

  大陸第一次在雙邊貿易往來規則上出招,讓台灣主管機關出乎意料,經濟部長王美花當時回應媒體時指出,願意在不設前提下與對岸諮商,顯然北京沒有聽進去。畢竟兩岸官方關係已跌至谷底,當政治基礎不再,如何能夠重啟官方對話?

  即便如此,大陸也不是毫無動靜,6月再出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在新聞稿中指出,商務部這份問卷邀請與調查相關的生產商、出口商、進口商、下游用戶、公協會等利害關係方基於自願自主的原則,填答問卷或提交評論意見,「歡迎參與針對台灣對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的貿易壁壘調查,反映觀點立場、維護企業利益」。

  先前發出的問卷,截止時間為7月10日。據了解,來自業界的聲音指出,已收到我政府主管機關轉達的意見,審視官網與業界實際收至的版本內容縱使沒有明顯差異,但仍有不同,且業者收到的版本提問方式,大陸似有意引導回答方向,對我方不利,因此建議業界不要回答。

  不過,有業者擔心,因在大陸也有投資,如果未回覆問卷,是否會影響大陸業務經營? 據了解,在調查過程中,陸方也向我方相熟的公協會透露,考慮將台灣工具機列為報復目標,由於台灣的工具機一向以中國大陸做為最大出口市場,一年出口金額達新台幣兩、三百億元,一旦成真,後果不堪設想。

img-https://www.cier.edu.tw/public/MMO/2023-08-18%20%202023%E5%B9%B41-7%E6%9C%88%E5%8F%B0%E7%81%A3%E5%B7%A5%E5%85%B7%E6%A9%9F%E4%B8%BB%E8%A6%81%E5%87%BA%E5%8F%A3%E5%9C%8B%E5%AE%B6-1.jpg

對稱式立法 陸要外商衡量清楚

  雖然貿易障礙調查並不屬於WTO的調查,但顏慧君指出,大陸近年來刻意表現出遵守國際貿易規則的「自我期待」,大陸有自己的法規,其實就是比照反傾銷與貿易救濟調查的規則,必須取得利害關係人的產銷資料,因此在公告啟動對台灣進行貿易障礙調查後,一定要有調查程序。

  顏慧欣分析,大陸此舉有多重目的。一是10月中旬,如果判定台灣的貿易行為構成了大陸的貿易壁壘,就會引起國內紛擾,對執政黨造成壓力,執政黨很可能必須想辦法有善意回應,避免被業界批評無法處理兩岸問題;其次,在不同場合釋出,只要是大陸能接受的團隊,就可以諮商,以達到分化台灣國內意見的效果。

  第三重目的是,大陸過去長期採取單邊惠台措施,希望促進兩岸融合,但是這些年台灣則是押寶美國,經貿關係也是,已嚴重傷害了大陸人的感情。所以某種程度,大陸對台貿易障礙調查也有做給自己人看的用意。

  顏慧欣說:「近幾年,大陸有一種學習西方國家採行對稱式立法的模式。」例如,西方國家有出口管制法,大陸也跟著制訂;美國公布了制裁的實體清單,大陸也有自己的實體清單,其實大陸不是真的要學習西方這些國家的作法,其目的是要告訴大陸境內的外國企業,他們也有類似作法,不要在美中之間,一味地配合美國。

  同樣地,這些態勢也在提醒台灣,在美中台的三角關係中,台灣也需要評估其中的衡平性,以保障自己的權益。

  有北京色彩的「中國評論」月刊6月號裡,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勇撰寫的專文中指出,這次的貿易避壘調查,是對奉行「依美日抗中」台獨路線的台灣執政府的嚴厲警告,也是對台灣相關業者的嚴重示警,即對台「讓利」需要糾正,兩岸經貿發展最終需回歸正常化軌道,否則台灣已缺乏競爭力的相關產業最終無法面對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

  文章也指,大陸首次對台啟動貿易障礙調查,將促使雙方重新審視和調整兩岸經貿關係的現狀和方向。

img-https://www.cier.edu.tw/public/MMO/2023-08-18%20%20%E5%A4%A7%E9%99%B8%E5%B0%8D%E5%8F%B0%E8%B2%BF%E6%98%93%E5%A3%81%E5%A3%98%E8%AA%BF%E6%9F%A5%E5%A4%A7%E4%BA%8B%E8%A8%98-2.jpg

陸學者:促兩岸重新審視兩岸經貿關係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周小柯也在同一期的月刊裡發表專文,從大陸商務部的貿易障礙調查法規著眼,分析解決這問題有三條路徑,分別是:兩岸磋商解決、台灣主動取消不當限制、大陸被迫採取適當反制措施。相較下,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連繫機制停擺,雙邊磋商管道受阻,大陸可能不得不採用其他措施,但大陸採取反制措施,則不利於台灣經濟。

  他認為,台灣可以主動取消相關進口限制,大陸也可以終止調查,這些都是可以單方面決定的,也有可能性。那麼台灣可能解禁2,000餘項大陸產品進口嗎? 

  我經貿官員指出,政府隨時都在檢討大陸進口項目,但是兩岸入會後,留到今天還有2,000餘項產品未開放,表示開放的壓力一定比較大,在兩岸關係特殊,在未上談判桌以前,政府不可能主動先行開放,這是我方的籌碼,也是一種談判策略。

img-https://www.cier.edu.tw/public/MMO/2023-08-18%20%20%E5%85%A9%E5%B2%B8%E8%B2%BF%E6%98%93%E5%A3%81%E5%A3%98%E8%AA%BF%E6%9F%A5%E8%A7%A3%E6%B1%BA%E8%B7%AF%E5%BE%91-3.jpg

作為籌碼 氣氛不對台不會主動開放

  顏慧欣也認為,她相信政府內部一定有在檢討開放的進度,但是應該不會在大陸不友善的情況下拿出來,應該是待雙方氣氛緩和,可以上談判桌的時候,再來談如何分階段鬆綁。「但現階段政府應該感受不到兩岸有可以諮商的氣氛!」她說。

  大陸會對台灣祭出怎樣的措施呢?業界人士指出,已可預判大陸商務部會在10月12宣布,台灣對大陸商品進口確有貿易障礙,但因調查過於複雜,不致宣布報復方案,會視明年總統選舉結果決定。

  不過,陸委會與經濟部之前都把以下數據作為安撫業者的定心丸,強調2022年2,455項貨品對外出口金額為248.5億美元,占我對外總出口比重5.2%;其中對大陸的出口金額44.3億美元,占我對大陸總出口比重3.7%、對外總出口比重0.9%;若中方以此2,455項作為報復反制手段,對我總體經濟影響尚屬有限。 

  問題是,一般的國際貿易規則,反制貿易對手的產品項目向來就不是被調查的項目,陸方已傳出考慮將台灣工具機報復目標,中國大陸一向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一年出口金額達新台幣兩、三百億元,大陸很容易找到替代品,卻可能重創台灣產業。如果成真,台灣擬妥應對方案沒?

註:本專題初次上架時間為8月16日,再次更新時間為8月18日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2023/08/18 10:40:14
記者:劉秀珍
原文網址: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7373667?from=edn_subtab_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