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國認定台灣聚碳酸酯傾銷 學者建議:政府及產業積極參與後半段調查

img-https://img.ltn.com.tw/Upload/business/page/800/2023/08/14/4395971_1.jpg
中國商務部14日在官網上宣布,8月15日起將對台灣進口的聚碳酸(polycarbonate),課徵反傾銷關稅,稅率最高達22.4%。(翻攝中國商務部)

  中國商務部公告,8月15日起將對台灣進口的聚碳酸酯採取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稅率最高達22.4%。台灣經貿學者解讀,中國此舉時機點敏感,恐是經濟脅迫,建議台灣政府及產業積極參與後半段調查,充分反映產業意見。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解釋,中國從去年11月30日就開始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所謂傾銷,是中國認定台灣出口到當地的聚碳酸酯,比在台灣賣得還要便宜,意圖壟斷當地市場、造成當地產業損害。

  中國今天公布初步裁決,認定台灣確實有傾銷行為。顏慧欣說明,按照WTO規定,中國可以對台課徵臨時反傾銷稅、也就是保證金,但此公告的時機點恰逢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巴拉圭、過境美國之際,可能是要對台灣「下馬威」。

  她回顧,中國也曾對澳洲祭出許多反傾銷措施,以回應澳洲對中國的政治舉動,用經濟手段回應政治問題,是「經濟脅迫」行為;如今對台灣的舉動,表面上符合WTO程序要求,但實質上仍要看調查細節是否有瑕疵,例如過程中有無徵詢利害相關人的意見。

  中國課徵保證金,對台灣產業有何影響?顏慧欣指出,聚碳酸酯這類化學原料屬「中間財」,並不是台灣特別優勢的產品,通常會有其他替代來源,因此只要在關稅上增加任何成本,便會使得價格上升,衝擊台灣產業的市佔率。

  至於台灣該如何應對,顏慧欣說,「雖然調查可能有政治意涵,但既然中國是按照WTO規定的程序進行調查,我們也按照WTO的程序來爭取台灣權益。」

  她解釋,目前只是初步裁決,中國給予10天的書面評論期,之後還會公布最終結果。顏慧欣建議,台灣應積極參與後半段的調查,包含利害相關人的徵詢,以維護台灣產業權益,政府也可以給予相關協助,確保產業意見有被理解;台灣若對最終裁決不滿,可以到WTO提告。

  顏慧欣分析,兩岸經貿關係相對緊密,因此中國把經濟依賴程度「武器化」,例如近期透過貿易壁壘、反傾銷稅等,透過不同經濟工具施壓,在大選氛圍情況下,不排除未來會持續擴大,讓國內產業有壓力,進一步反饋到對於政府的期待。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2023/08/14 16:42
記者:徐子苓
原文網址: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395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