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台日科技交流與合作計畫(九十五年度)(3 v.) 

編號: PR0870

作者: 蕭代基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6.12


摘要:

21世紀是「知識時代」,亦是嚴峻的國際競爭時代。以先端科技成果為要件的新產業被認為是經濟成長及創造工作機會的關鍵而受到重視,因此在經濟社會上之科技角色越來越吃重。冷戰結束後為導向全球化有利的經濟競爭,世界各國皆將科技成果作為「智慧財產」而重視,同時也基於此,競相建構著創新技術與新產業產生之體制。例如美國就曾透過推動一連串產官學合作政策與來自聯邦政府優厚研究資金進行的重點投資,促進以大學為主的先端領域研究及人才之培育,並有效率地進行透過此人才研發成果的事業化。而日本則基於科學技術基本法所制定之科學技術基本計畫,來實現科技創造立國之架構。 

然而為使資源做最有效之分配與利用,日本除了制定相關科技計畫外,也對各計畫及相關部會進行評鑑,以作為日後檢討與改進之依據。本研究特別針對日本學術界、產業界對於國際合作相關機制及實際進行計畫之評鑑方法與內容進行研究探討,以作為國內相關部門未來制定政策及實際評鑑做法之參考依據。 

本研究首先從理論分別來探討科學技術之效益、技術創新為競爭力之根源、產學合作提升技術。特別是若能與先進國家建立合作網絡,加強與技術先進國家的深度合作及交流,將可促進瞭解國際技術趨勢與發展,並可間接開拓國際商機。另外,也可藉由引進與培育國際化研發人才、引進或轉介短、中、長期之國際研發人才,透過參與國際研發合作計畫,來培育國內國際研發人才等。 

其次,分析日本國際合作之機制,說明日本政府於1995年頒佈科學技術基本法作為科技政策最高指導方針,並明示科學技術為促進日本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及提昇國民福祉之根本。在此認知下於1996年制定五年為期的「科學技術基本計畫」,明確規劃未來五年之研發體制及方向。並於2001年1月在內閣府設立的「總合科學技術會議」係作為輔佐內閣總理大臣及內閣的「智慧場所」而俯瞰日本整體的科技,較各部會更高的立場來進行綜合性且基本性科技政策的企劃與調整為目的。而執行期間為2006年度~2010年度之第3期科學技術基本計畫實施之基本態度為獲得社會與國民的支持與還原成果的科技與重視人才培育與競爭性環境兩點。

另外,有關研發的評鑑,則制定了其基本方針的導覽實施或營運各種評鑑的主體將因應其特性及研發的特色來實施評鑑,使適合研發且效率較高的評鑑能產生優質的研發成果。 

再者,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最新版的《科學技術白書》(2006),日本在科學技術的國際合作相關活動,發現日本為促進科技發展正積極與國際各國進行科技的合作。其中包括在多國組織進行的合作、與亞太各國合作、與歐美國各國合作、參與國際性科技計畫等對於日本身為國際間的一份子,致力於科學技術的創新,除了可造福全人類之外,對於日本科技的進步也有很大的助益。 

 進而分別從學術界、產業界來看相關國際合作之評鑑機制。其中主要包括此方針的基本想法、實施評鑑時的共同原則、評鑑對象別的留意事項,特別是在各評鑑機構在進行評鑑之際應遵循的共通原則包括設定評鑑對象、設定評鑑目的、選定評鑑人員、設定評鑑時期、設定評鑑方法、評鑑結果的處置、充實評鑑實施體制等,同時亦用實例來說明。 

最後,有鑑於日本等國企圖以國際合作來作為創新科技之主要手段之一,我國也應加緊研議制定符合國際潮流、領先全球之先端科技方案,特別是產官學界皆應負起此一重責大任,而在促進科技之際,本研究提出科技策略性重點化、促進科技人才的培育‧確保‧活躍、評鑑機制之建立、國際性產學合作的課題、學術界產學合作之課題等建議。此外,為強化國內科技之發展以促進持續的經濟成長,並非完全是政府的責任,產業界、學界也應配合此一政策並通力合作,才能發揮其應有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