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2025年4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2025年5月2日發布)
觀望對等關稅政策發展以及中國大陸應對措施,2025年4月季調後之台灣製造業PMI中斷連續2個月擴張轉為緊縮,指數回跌5.3個百分點至48.9%。人力僱用指數中斷連續11個月擴張轉為緊縮。未來展望指數驟跌23.1個百分點至36.0%,創2020年2月肺炎疫情(Covid-19)發生後最大跌幅。
• PMI五項組成指標中,領先指標的新增訂單指數由2024年7月以來最快擴張速度(56.8%)驟跌9.3個百分點至47.5%。生產指數亦中斷連續2個月擴張轉為緊縮,指數大跌8.3個百分點至47.5%。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大跌並轉為緊縮,是本月台灣製造業PMI轉為緊縮的主因之一。
• 美國對等關稅的不確定性、中國大陸調整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以「流片地」作為晶片原產地),以及美國對中國大陸船隻收取額外港口費導致航班調整等因素,新增訂單轉為緊縮,但全體製造業卻連續第5個月回報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高於50.0%),原物料價格指數亦連續第7個月上升(高於50.0%)。
• 六大產業中,電子暨光學產業之新增訂單與生產擴張速度雖大幅趨緩,但指數仍停留在55%以上擴張速度。回報訂單與生產增加之業者集中在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之白名單封測供應鏈,以及AI人工智慧等高階製程,其餘電子零組件業者多回報,與3月急單相比4月客戶多呈現觀望態勢,並對關稅成本轉嫁方案仍未達成共識。
• 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業業者觀望的態勢已反應在本月製造業的人力僱用政策。相對落後反應的人力僱用指數中斷連續11個月擴張轉為緊縮,指數續跌至2023年9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46.6%)。
• 儘管問卷調查期間在美國宣布90天暫緩期後,未來展望指數仍中斷連續3個月擴張,指數驟跌23.1個百分點至36.0%,創2020年2月肺炎疫情(Covid-19)發生後最大跌幅。六大產業之未來展望指數皆滑落至20.0%~40.0%左右的緊縮速度。經理人對未來景氣看法轉為緊縮,除了觀望態勢外,亦反應面對不確定性,暫緩接單與人力僱用,盤點供應鏈之出口地與產能稼動率,皆為降低風險的因應策略,美國暨中國大陸之市場與政策動態將攸關第二季營運表現。
以下節錄製造業重要指標趨勢:
2025年4月經季節調整後之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中斷連續2個月擴張轉為緊縮,指數回跌5.3個百分點至48.9%。
• 五項組成指標中,經季調之新增訂單、生產與人力僱用轉為緊縮,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高於50.0%),存貨持續擴張。
• 2025年4月六大產業中,三大產業PMI呈現緊縮,各產業依緊縮速度排序為交通工具產業(47.1%)、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48.2%)與基礎原物料產業(48.7%)。電子暨光學產業(54.1%)、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51.4%)與食品暨紡織產業(51.3%)PMI仍呈現擴張。
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歷史資料-經季節調整(發布數值)(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