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公共建設計畫─觀光次類別建設計畫經濟效益評估及財務計畫」作業規範及案例 

編號: PR0868

作者: 溫蓓章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6.09


摘要: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為強化公共建設計畫效益評估及預算分配之審查作業,特制定「公共建設計畫經濟效益評估及財務計畫作業手冊」。因該作業手冊目前內容係以通案性質為主,交通部觀光局為提供合理、可操作且適用「觀光次類別計畫」之成本及效益評估基本規範,遂研究辦理本案。依據觀光特性,研定「觀光次類別」建設計畫有關經濟效益之適用基本參數、經濟成本與效益項目(可量化經濟成本及效益、不可量化經濟成本及效益)、經濟效益分析指標、敏感性分析等,以及財務計畫之適用基本參數、財務面成本與收益項目、財務效益分析指標、財源籌措及償債計畫、風險與敏感性分析等,並以東北角國家風景區及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為範例說明,制定成「觀光次類別建設計畫經濟效益評估及財務計畫」作業規範。 

依據本計畫研析,相比於其他公共建設而言,觀光次類別建設計畫具有以下特性: 

觀光次類別建設計畫之產出,重點在於營造環境品質與美感、遊客景觀生態教育體驗、感受到的休閒愉悅等,經常是重質不重量,有時甚至會以減量的形式,展現其成果。 

追求特殊性、避免與其他觀光遊憩地點的同質性或類比性,是觀光遊憩地區開發的重要考量。即使擴大投資規模,觀光次類別建設計畫也不會顯現出降低成本、提升成效。 

觀光次類別建設計畫的成果,經常無償開放民眾使用,或是僅收取低廉的清潔費,造成實質收入偏低。 

基於觀光遊憩體驗具有喜新厭舊的特性,觀光次類別建設計畫之設施使用年期較一般公共建設為短,有時需在7~10年內,更新重置重要設施,始能給予遊客耳目一新的感受,提升觀光景點的吸引力。 

觀光次類別建設計畫之效益,經常兼有環境資源保護與教育的目的。 

本計畫根據觀光特性,由理論層面探討分析經濟效益評估與財務計畫之特殊性,以及具有可操作性之估價計算方法。在經濟成本與效益的分析概念上,釐清直接與間接的成本與效益項目,與發生對象之間的關係。針對觀光特性,發展出總體經濟價值體系,逐項舉例說明觀光次類別建設計畫之分項價值內容。在計算上,總體而言本計畫經濟效益評估架構中,已均衡體現觀光次類別建設計畫在創造旅遊體驗、提升旅遊環境、帶動產業發展和創造國家財富等層面的總體社會效益,並強調風景區建設之生態教育、環境資源保育之價值。

各成本效益項目如何貨幣化,是本計畫的關鍵課題。貨幣化的方法甚多,本計畫使用條件評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方法因已有美國及聯合國應用案例,具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