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赴中國大陸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析報告(2005年) 

編號: PR0859-3

作者: 劉孟俊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6.12


摘要:

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後,經濟獲得高度發展,同時具備廣大內需市場、勞工與土地成本低廉等優勢,加上語言、文化與風俗習慣與台灣相似,因此成為我國廠商對外投資最重要的地區。廠商前往中國大陸投資實為台灣產業尋求擴充海外市場與強化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策略,自然台商在中國大陸的營運狀況成為政府政策與廠商國際化的關切重點。據此,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方式,掌握台商在中國大陸的投資與營運概況,其成果作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的依據。本研究之分析內容可區分為營運概況、營運當地化進程與營運環境評估等三個層面,藉以深入瞭解台商的營運現況與未來可能發展趨勢。此次調查的對象為在台灣地區經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核准之中國大陸地區國外投資事業,其投資金額在一百萬美元以上之法人廠商為調查對象,共寄發問卷3,430家,有效寄發問卷2,629家。本次回收達946家,回收率為35.98%。

大體而言,此次調查可歸納出以下重要的發現:營運概況方面,本年度整體調查結果發現: (1) 和2004年比較,中國大陸投資事業占國內外總投資50%以上的比例略為提高。在產業別方面,對中國大陸投資仍以製造業為主,且電力設備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及基本金屬製造業皆較偏重於中國大陸投資,其在中國大陸投資事業的營收皆占了國內外總營收50%以上的比例。然而,服務業投資仍以中國大陸以外的其他國家較多。(2) 在累計投資金額占該投資事業股權比例方面,占有股權100%的有44.54 %。而台商擁有股權權重較高,表示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事業中普遍有較大決策能力。台商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型態以獨資為主,占本次調查樣本廠商數的71.50%。(3)對中國大陸投資動機主要為勞工成本低廉、大陸內銷市場廣大及土地成本低廉。(4) 此次調查顯示,虧損的廠商比重略較2004年為低。值得注意的是,主要投資產業仍有3成以上的廠商呈現虧損狀態。其中以藥品製造業虧損為最高,化學材料製造業次之。(5) 稅後盈餘增加原因主要為當地市場需求增加、管理良好及生產技術提升。稅後虧損個體面主要因素為同業競爭激烈,其次為剛成立,尚未達規模經濟。稅後虧損之總體因素主要來自於額外支出太多及勞動生產力低,次要原因為行政效率欠佳。(6) 中國大陸投資事業運用盈餘的方式,主要為保留盈餘與彌補往年虧損;其次是分配給股東。

在營運當地化進程方面,調查結果發現: 

(1) 以台灣為主要市場的廠商家數仍舊不多,相較於2004年,台商將產品回銷台灣的比例略為提升,但不同產業間差距仍極大。 

(2) 目前中國大陸投資事業營運仍以台灣母公司接單為主,其次為中國大陸子公司自行接單。外銷訂單由台灣母公司出貨比例較高,由中國大陸子公司出貨次之,然二者差異不大。

(3) 中國大陸投資事業產品主要透過當地事業行銷;其次為透過台灣母公司,與2004年的調查結果相比較,可發現透過台灣母公司行銷的比例有小幅下滑的趨勢,而透過當地事業行銷的比例則微幅上升。但不同產業別差距很大。除了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及木竹製品製造業透過中國大陸當地市場行銷的比例較低,其餘的製造業透過中國大陸當地市場行銷的比例都超過5成。 

(4) 採購來源以向中國大陸當地採購最多(包括向當地台商採購與向當地非台商採購),台灣採購次之。

(5) 在中國大陸投資事業員工結構方面,「業務、管理與行政人員」及「技術及研發人員」來自台灣人數皆不及2%,可見中國大陸投資事業高階雇員仍以當地勞工為主。

(6) 中國大陸投資事業之主要技術來源方面,以母公司提供中國大陸投資事業技術為主,其次為當地自行研發;再其次為第三地海外企業技術授權。

(7) 中國大陸投資事業進行創新研發活動之三大動機依序為開發新產品、持續降低生產成本及提高效率及拓展新市場。另外,在研發創新活動的合作對象方面,主要仍舊以客戶為主。

截至2005年,企業赴大陸投資仍受到諸多限制。雖然目前大陸是外資在亞洲投資的重點,但在重重限制下,台商卻略顯難以施展。未來在政策上,考慮放寬台商對大陸投資限制的作為應該是符合市場期待的作法。

在營運環境評估方面,主要發現為: (1) 台商基本上認為中國大陸投資事業對台灣母公司的營運影響利大於弊。其中,認為對母公司營運最不利的是員工雇用及生產規模。(2) 在中國大陸經營所遭遇問題的困難度最高的分別是「同業競爭激烈」、其次為「內銷市場開拓困難」,再其次為「法規不明確/地方攤派多/隱含成本高」。(3) 認為中國大陸投資環境較佳的選項同2004年的調查結果,僅租稅獎勵誘因,占49.53%,原因和中國大陸近來積極獎勵外資政策有關。在認為台灣投資環境較佳的選項中,以研發技術人才充沛、基礎建設完善、海外人才引方便性、政策法令透明度及明確性、融資或籌資方便性、政府行政效能、智慧財產權保護及環保法令管制等為廠商主要選項,這與認為中國大陸投資環境較佳的比例相差非常的多。(4) 中國大陸投資事業未來三年最可能發展方向為增加內銷,其次為增加投資金額及自行接單。其餘選項,如在當地上市上櫃、在其他地區上市上櫃的可能性皆不高。(5)台商未來若要轉往大陸以外其他地區投資,普遍以越南為首選,其次為印度。

最後,有關近年中國大陸施行宏觀調控政策的部份,雖然政策施行對廠商的投資意願有所影響,但台商似乎並未因宏觀調控的衝擊而有悲觀的預期。從這個角度來看,台商在大陸的投資應該不會有全面性下滑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