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加勒比海及其鄰近地區個別國家分析─海地 

編號: PR0840B-1

作者: 顧瑩華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7.06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蒐集海地自然人文環境、政經情勢、投資營運條 件、投資相關法令等,並綜合駐外單位建議及國際間投資資訊,列舉 可能具潛力之產業項目,供國內有意前往投資廠商參考。 

海地位於加勒比海伊斯巴紐拉島(Hispaniola)西部,面積2 萬 7,750 平方公里,人口約150 萬,與多明尼加接壤,農業為該國主要 經濟活動,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依賴外援甚深。2001-2004 年海地國 內生產總值多呈負成長,導致這段期間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有:美 國經濟疲軟,進口減少、財政援助中斷,國內外投資下滑、產業活動 放慢,內需低迷,加上天災及人禍等因素,正常的經濟活動受到嚴重 威脅。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援助下,海地經濟已逐漸穩定,2005 年之經濟成長率達1.8%,2006 年則為2.5%。特別是2006 年5 月就職 的蒲雷華總統致力穩定局勢,海地情況已有明顯改善。新政府首先要 做的事情是努力為國內局勢的穩定創造條件,以吸引外資並增加就業 機會。此外,美國眾議院於2006 年12 月8 日審議通過「海地機會夥 伴促進法案(HOPE)」,放寬海地輸美紡織品原產地規定,給海地 紡織業帶來利多,並促進就業,且使海地成衣業更具競爭力。這將對 海地未來之經濟發展創造許多空間。 

由於距離遙遠,我國與海地經貿關係仍有待拓展,我國出口至海 地以其他合成纖維棉梭織物、氧官能胺基化合物、其他製成品、其他 塑膠製品、機動車輛所用之零件及附件為主,自海地進口則以鐵屬廢 料及碎屑;重熔用廢鋼鐵鑄錠、T恤衫、汗衫及其他背心,針織或鉤 針織者、特殊物品為主。2006 年我對海地出口約441.5 萬美元,自該 國進口為433.3 萬美元,兩國貿易順差為8.2 萬美元。近年由於其政 府採取之吸引外資及發展經濟的舉動包括修改投資法和制定免稅區 法,以優惠稅賦措施鼓勵國內外企業進行投資、大幅降低關稅、加強 多邊及雙邊經貿談判、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在制度面上,海地共 和國是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自由化程度最高的經濟體,當地政府法 令明文保障投資人權益、並無外匯管制,利於處理企業盈餘,在適當 的時機應能發揮吸引外人投資的功效。 

低廉的工資是海地最大的競爭條件,工資每日70 古德約為2 美 元。若與DR-CAFTA 的國家相比,海地的工資水準僅為DR-CAFTA 國家工資的三分之一。此外,海地的勞動市場相對具有彈性,相對於 鄰近國家或海地的競爭對手國而言,其對雇用員工及開除員工的限制 少很多。伴隨著國內在多項基礎建設及社會方面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