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提升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競爭力之研究 

編號: PR0829

作者: 楊雅惠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6.05


摘要: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於2001年通過成立,至2002年快速成立了十四家,在我國金融發展上,扮演著舉足經重的地位。金融機構競爭力高低,攸關經濟發展,對於產業發展有不同階段的助益。為邁向區域金融中心,登上國際金融舞台,金控之競爭力必須有效提升。
金融控股公司在2002年時正逢經濟蕭條,大力打消呆帳,績效指標普遍不理想,但自2003年之後,其經營績效逐漸改善。再進一步檢視以不同類型金融業務為主體的金控之差異,以保險主體的金控之績效為最佳,其次為銀行主體金控,相對較差者則為證券主體金控。至於加入金控的銀行,無論在金控成立之前或成立之後,均比未加入金控的銀行之平均績效為佳。
提升金控競爭力之策略甚多,包括提高金融國際化、開拓海外商機、引進外資策略聯盟、考慮金融整併、發展多樣金融服務等。其中,頗重要的一項策略是考慮金融整併。金融控股公司整併是民國93年以來政府所提之金融改革措施之一。由於政府及社會各界對於金融整併議題投以高度之關注,故本研究的重點較著重於金融整併之問題分析與探討。
大型化是否真能促是金融機構效率提高?各種文獻有不同見解,有些文獻顯示整併後無助於效益提升,有些文獻則認為整併確是提升競爭力之前提。而有些文獻則認為金融機構過小或過大均可能造成風險提升,達到適切規模,才能發揮規模經濟與範疇經濟。
比較台灣金融機構與國際級金融機構,台灣之規模仍是相對較小,其國際化程度不足,仍有擴充空間。本研究進行台灣實證分析,可知:資產規模、民營化程度有助於經營績效之提升。綜合言之,固然大型化不保障競爭力提升,但是大型化且健全化,是走向國際或而邁向區域金融中心的必經途徑,重點是推動過程必須尊重市場機制。
國際間整併風潮,已經風行多年,至今仍未平息。在亞洲方面,日本有瑞穗金融集團(由日本興業銀行、富士銀行、第一勸業銀行合併而成)、東京三菱集團(由東京三菱銀行、三菱信託銀行、日本信託銀行合併而成)、日聯集團(由三和銀行與東海銀行合併)、三井住友銀行集團(由櫻花銀行與住友銀行合併)等金融集團進行合併。2005年,東京三菱銀行更與日聯集團組成「三菱日聯集團」;韓國有國民銀行與住房銀行合併;新加坡則有星辰銀行之整併。在歐洲方面,義大利有聯合信貸(UniCredit)與德國裕寶銀行(Bayerische Hypo Vereinsbanka)之跨國合併;西班牙有畢爾巴斯開國有銀行集團(BBVA)與國家勞工銀行(BNL)合併;英國計有匯豐銀行(HSBC)與米德蘭銀行(Mid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