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整合產業資源進行全球布局之研究 

編號: PR0780D

作者: 王健全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5.12


摘要:

本計畫的主要目的有三,其一,在於分析台灣廠商在海外分工布局的現況、動機與策略。其二,分析韓國、日本、中國大陸等國廠商的海外分工布局策略,並探討對台灣廠商全球布局的啟示。其三,分析台灣廠商全球布局面臨問題及研擬策略與政策建議,藉以提升臺灣產業競爭力,分散對大陸經貿、投資過度依賴的風險。

 在電子業的布局上,台灣目前以生產、製造布局為主,未來應逐步轉向研發、銷售上的布局,才能因應新興工業國家利用低廉成本的生產效率。其次,東南亞地區在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形成後,戰略地位提升,台商應利用東協做為進入亞太區域市場的橋頭堡。 在紡織業的布局上,由於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的生效及歐盟、美國對中國大陸紡品的抵制,因此,台灣廠商在中美洲布局以前進美國目標市場將有很大的機會。 

最後,本計畫的主要建議如下:


 Ⅰ、整體方向建議

 一、進行區域競爭力研究,做為未來掌握資源、通路及海外布局之基礎;

 二、品牌行銷具有聯繫、整合海外資源投資及國內廠商的前導功能,應有持續性的政策支援; 

三、以大陸為供應鏈生產基地的再思考; 

四、因勢利導,分散對大陸投資的風險; 

五、海外投資政策必須聚焦、持續性、專業性,同時,主管海外投資的部門應提高層級,加強協調整合; 

六、加強輔導,建置虛擬展覽館; 

七、建置海外投資情報與訊息資料庫及設立海外支援中心有助於廠商海外布局及強化貿易出口能力; 

八、開發基金在協助海外投資上可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九、參考韓國紐帶紐帶(Belt)計畫,以具有相同優勢(特化領域)的貿易館、總部的有關部門及客戶為一個紐帶,建立全球網絡系統,在相關領域展開綜合性的行銷。 


 Ⅱ、個別產業政策建議 

一、紡織業 

(一)生產與銷售並重 

1)政府的建議 a)輔導執行方式的再檢討,透過大型計畫從上游的纖維研究至下游的產品設計、市場開發等加以協助,以帶動整個紡織業工業的發展 b)大幅提高「紡織業e化聯盟」的輔助經費,幫助業者規劃利用e化深化紡織業者全球運籌管理 c)初期的台式利豐企業以製造為主、貿易代理為輔 d)具國際水準的財務金融管理能力是台式利豐集團的命脈 

2)廠商的建議 a)涉足消費者品牌的建立 b)企業的水平與垂直聯盟 

(二)打造台灣成為「台灣=機能性紡織品」之高值化形象: 

1)政府的建議 a)選定具發展優勢之吸濕排汗、遠紅外線、透濕防水等機能性紡織品,推薦予國際知名運動休閒品牌商應用,合作辦理專業性消費者之促銷活動,增進台灣機能性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