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方特色產業輔導未來發展方向 

編號: PR0773B

作者: 王素彎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5.10


摘要:

近年來,由於受到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快速改變,再加上知識經濟時代來臨的衝擊與全球化的競爭趨勢,台灣的地方特色產業面臨極大的困難與挑戰,政府為保存既有的文化特色並擴展地方經濟生機,於是積極推動地方特色產業再造與轉型的相關輔導措施,期望協助地方繁榮、促進社會安定、並增加就業機會以及提升居民的生活素質。 

本研究主要從政府輔導的角度著手,探討政府各部會歷年來有關地方特色產業的輔導政策措施、成果以及未來發展方向,並進一步蒐集各國對地方特色產業的協助措施及其相關政策成效,以供政府未來政策擬定時參考。另一方面,也希望經由這份研究,同時能達到未來國際交流上的宣揚作用,以及提供國際上有關地方特色產業相關研究比較的參考。 

成功的地方特色產業不僅為國家產業的表徵,亦可作為全球化下地方的符碼,更是財政與地方經濟的命脈,因此對地方特色產業的輔導工作益顯重要。建議未來對地方特色產業的輔導方向應朝 (一)輔導政策的持續性與追蹤; (二)展開全國性的產業調查,並將產品依品質分級; (三)擴大地方特色產業的行銷管道,並走向產品國際化; (四)輔導地區週邊相關設施的建立與維護; (五)兼顧環保概念、區域永續經營; (六)中央權力下放至地方政府單位; (七)積極培育地方特色產業所需人才。 

而地方特色產業的輔導的短期策略包括: (一)提出全國性地方特色產業輔導政策; (二)建立指標評估地方特色產業; (三)中央與地方分工合作; (四)跨部會合作、建立聯合審查機制; (五)資訊透明化,建立資源分享平台; (六)促進地方特色產業產品創新與精緻化; (七)以研發提升地方特色產品品質; (八)積極培養在地輔導團隊; (九)自治組織團體的建立與獨立運作。 

長期策略則包括 (一)展開全國地方特色產業調查; (二)擬定分級發展策略; (三)凝聚共識永續發展; (四)推廣地方特色產業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