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國際油價變動對台灣經濟影響之投入產出分析 

編號: PR0761

作者: 周濟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4.12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利用投入產出表評估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對台灣經濟的衝擊。本研究建立投入產出的價格模型和產出模型,並估計家計消費,固定資本形成和進出口的最終需求函數,並利用消費和固定投資轉換矩陣聯結最終需求和投入產模型的橋樑。 在本研究進行的八個模擬中,以D矩陣進行原油煉製品價格上漲10%,電力及運輸部門不反應的情境下,較符合2004年的實際狀況。

在此情境下,生產者物價上升0.17%,消費者物價上升0.22%,實質產出增加0.05%。 至於2005年的情況如何?則須從國際原油價格是否再升?升幅多大?國內石油煉製品價格上升幅度多大?和電力及運輸部門是否反應?等因素加以考慮。 假如國際油價維持2004年水準,但國內電力和運輸部門反應2004年國內石油煉製品上升10%的衝擊,短期內生產者物價將為此上升0.27%,名目產出增加0.17%,經物價平減後,實質產出減少0.1%。 

第二種可能是,國際油價還是維持2004年水準,但國內電力和運輸部門反應2004年國內石油煉製品上升5%的衝擊,生產者物價將為此上升0.13%,名目產出增加0.47%,扣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產出增加0.34%。 

第三種可能為國際原油價格再度上揚,西德州原油每桶年平均價格達50美元,而杜拜原油平均也在40美元左右,國內電力和運輸部門卻仍不反應。生產者物價上升0.08%,名目產出增加0.52%,去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總產出增加0.44%。 第四種可能為國際原油價格再度上揚,西德州原油每桶年平均價格達50美元,而杜拜原油平均也在40美元左右,國內電力和運輸部門對2004年和2005年的國際油價波動卻充分反應,產出物價將上升0.4%,名目產出增加0.64%,實質產出增加0.14%。 

本研究發現,受管制部門反應油價上漲與不反應的短期效果差別有限,用效果較顯著的A矩陣來評估兩者的差異,在石油煉製品上漲10%下,不反應與反應對產出價格的影響分別為0.39%和0.53%,兩者相差0.14 %,對實質產出的影響分為0.21%和-0.04%,兩者相差僅0.25%。不反應油價調升當然可以維持物價平穩,但也讓大眾使用高價的石油而不知珍惜。反應成本讓電力和運輸部門調整售價,可能讓物價上漲幅度加大,但也反映國際物價的波動,對原油都仰賴進口的台灣是很自然的結果,且可讓一般民眾珍惜有匱乏之虞的天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