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兩岸經貿互動與台灣中期經濟成長─總體經濟聯結模型分析 

編號: PR0740

作者: 彭素玲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4.10


摘要: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體制日趨自由化與開放,其在全球經濟的角色也日益加重。如2003年底外匯存底逾401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二位,顯見其經濟實力之強大。此外由於中國大陸人口眾多,不但提供有大量廉價勞工,並有龐大市場商機,不但對外大量輸出價格低廉之製造成品,有「世界工廠」稱謂,並且吸引全球廠商投資進駐,引起全球各國諸多有關產業空洞化、通貨緊縮等議題。台灣經濟向以外貿為成長引擎,全球經貿局勢的變化,對台灣經濟將造成相當衝擊。 

本研究即透過總體經濟計量模型的聯結,以量化數據具體推估2004年至2010年間,台灣與中國大陸重要總體經濟變數之基準預測值,明瞭經濟成長過程中,各相關變數之趨勢變化以及互相影響關係。此外並設定如中國大陸宏觀調控政策,新十大建設方案以及兩岸直航等模擬情境,評估上述措施對台灣重要總體經濟變數之衝擊與影響。 就台灣中長期經濟展望之基準預測言,台灣實質GDP在2005年至2010年間,成長率之變化幅度約在4.31%至4.58%之間,成長軌跡仍將和緩穩健。其中,民間消費成長約維持在2.75%至2.88%之間。固定資本形成方面,波動平緩,變化幅度約在5.84%至7.62%之間。外貿部門方面,財貨與勞務之出、進口的成長,在2005年後趨勢歸於和緩,變化幅度約在5%至6.8%之間。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在04、05年達到高峰後,將開始下滑,惟變化幅度有限。失業率在2002-2010年間,約在4.5%~5%之間。有關情境模擬部分,在中國實施宏觀調控政策方面,由本研究之模擬結果可知,此一措施對台灣經濟之衝擊有限。 至於新十大建設,雖然模擬結果,將使GDP顯著成長,未來4年平均上揚0.48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率的挹注效果較先前經建會之估算結果微小。由於目前政府財政赤字吃重,且各方對於此一政策之定位仍有相當歧見,故而應妥適規劃相關的財政來源與計畫評估。

 有關兩岸直航政策,由於本研究之模擬結果顯示雖然其對國內GDP、民間消費、財貨與勞務之出口與進口等有正面挹注效果,但對於國內投資與就業之衝擊較大,故而相關政策,亟需有關產業政策、就業計畫等配套措施全盤因應。 雖然在有關未來兩岸總體經濟預測模擬分析時,本研究以相關之經濟理論以及過去歷史資料,建立總體模型並聯立求解,推估台灣與中國大陸主要總體經濟變數趨勢預測。並且針對可能影響台灣或兩岸發展至鉅之主要政策,設計可能情境,加以量化,以具體分析其衝擊與影響。不過因模型中使用之估計模式,為利用歷史資料之推演,且模型之設定多由經濟變數加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