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亞太經濟整合對我國產業發展之影響評估 

編號: PR0732B

作者: 顧瑩華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4.12


摘要:

近年來世界各國除了在WTO的多邊架構下進行經貿自由化外,亦紛紛投入區域結盟。區域結盟以美洲及歐洲的進展較為迅速;相對亞洲的區域經濟整合起步較晚,但近幾年來亞太地區內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的談判與洽簽也形成一股風潮。 

我國因為政治因素,一直被排除在亞太經濟整合架構之外,因此無論是AFTA、東協加一、東協加三或是其他自由貿易協定都會對台灣經貿造成一定的衝擊,特別是中國的積極投入亞太地區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對我國無論是經濟與非經濟層面的影響更是值得關注。因此,面對亞洲經貿區域化的潮流,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外貿的台灣,必須審慎的針對亞太國家之自由貿易協定進行動態評估,以了解各項自由貿易協定對台灣經濟及產業造成的衝擊,並及早研擬因應之道。 

本研究是以「東協自由貿易協定」、「東協加一」、「東協加三」、「中港CEPA」、「美星自由貿易協定」及「日星自由貿易協定」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中前面三個協定對台灣的經濟影響層面可能最為深遠,因此本計畫針對AFTA、東協加一及東協加三的影響進行總體經濟面的數量分析。至於經濟整合對台灣的商品別(可依HS六位碼來區分)貿易及產業別影響分析,本報告以「東協加一」為對象分析貿易衝擊效果,及透過我國的產業關聯模型,推估「東協加一」對國內產業的影響程度。

至於中港CEPA、美星及日星自由貿易協定,本計畫不另做數量分析,而是蒐集文獻及相關資料作屬質的分析。 在總體經濟效果之數量評估方面,由於涉及許多國家、部門以及要素間之互動問題,因此分析數據之取得困難為本研究之限制條件。在數量的分析上,有關服務業貿易方面之貿易流量以及進出口貿易障礙程度資料均極為缺乏,因此不易針對區域貿易協定對服務業之生產與貿易的影響進行嚴謹之數量分析,因此本研究之總體經濟之模擬分析僅考慮商品貿易之自由化,未將服務業貿易自由化之效果納入考慮。 

此外,實證模型假設市場為完全競爭且生產技術為固定規模報酬,未考慮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以及生產技術為規模報酬遞增等情境,這些限制可能造成實證結果低估了區域經濟整合之影響程度。最後,則是模型使用之資料庫係以1997年資料做為基期(此為目前可用之最新的資料),而有些國家之生產以及貿易結構在近幾年可能已經有鉅大變化,以致模擬結果可能與實際情況會有些出入。 

本研究之重要結果分成兩部分: (一)亞太地區主要經濟整合的概況及未來可能發展 我們針對六個協定的整合概況及未來可能發展方向進